藏歷年是藏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和世界上眾多民族一樣,慶賀新年的光臨,是藏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事情之一。 雪域高原節(jié)日中最富魅力、最具有特色的也算藏歷新年。藏歷新年濃縮了藏族人民的心理,表達出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年辛勞后收獲的喜悅,是對果實的盡情享受,是人的能力與智慧的自豪展示,是藏族人民熱愛生活的一曲贊歌,是藏族人民邁向未來、邁向新生活的集會、誓詞和宣言。 藏歷新年從藏歷元月1日開始,15日結束,持續(xù)15天。古時候沒有藏歷,人們認為桃花一開就算新的一年的開始?,F(xiàn)在的藏歷起源于公元1027年,從此,藏歷的第一天固定為藏歷新年。 臨近藏歷新年時,家家戶戶都忙于準備年貨,類似漢族的春節(jié)。藏歷正月初一,男女老少一見面便互相道一聲“洛薩扎西德勒”(新年吉祥如意),孩子們?nèi)挤艧熁ū?,大人們喝青稞酒和酥油茶,互相祝福新年。城鄉(xiāng)都要演出藏戲。牧民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通宵達旦。節(jié)日期間還要舉行賽馬、射箭、角力比賽等。初二開始,親朋好友互相拜年,持續(xù)五至七天。 以藏族為主體的西藏各族人民,為了歡度藏歷新年,一般從12月初就開始操辦供、吃、穿、用的各種年貨。藏歷12月29日晚飯前,要在打掃干凈的灶房正中墻上,用干面粉點上“吉祥八徽”圖案;在大門上用干面粉畫象征吉祥的萬字符;還有的在房梁上點很多白粉點,表示糧食滿屋。29日晚,一般都要吃“古突”(即面圪瘩)和作驅(qū)邪的活動,象征除舊立新,消災免禍。 12月30日進入除夕這天,各家各戶的廚柜或桌子上都放有層層壘起的各種油炸果、裝滿小麥和糌粑的“卓索切瑪”,青稞苗、涂有各種顏色的綿羊頭或面捏綿羊頭、糖果、酥油茶、青稞酒。還要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如試穿新衣、家庭主婦將煮好的“觀顛”(放有紅糖、碎奶渣的青稞酒)于午夜時分送給睡在被窩里的家人喝。 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精心制作“卡塞”,“卡塞”是一種酥油制作的餅干,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涂以各種顏色,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征,在節(jié)日里分外引人注目。臨近藏歷新年每家每戶還要制作“卓索切瑪”五谷斗,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巴,上面插上彩色的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祈禱來年五谷豐登。 新年初一早晨,家庭主婦要到水井或泉邊撒“卓索切瑪”,背回第一桶潔凈水,讓全家人起床洗臉并飲飽牲畜。待老小依序坐定后,母親便端起“卓索切瑪”五谷斗,向全家祝福:“扎西德勒彭松措”(祝吉祥如意又圓滿)。于是全家每人抓一點斗中的糌粑對空拋撒,品嘗少許并回祝:“阿媽巴珠貢康?!保ㄔ复饶赴矘酚纸】担O嗷プT负?,大家就喝“卓突”(放有碎肉骨頭和碎奶渣的麥粒粥等)。 新年的第一天一般不串門,第二天開始走訪親戚朋友家,相互請客。這種相互拜訪和自娛性的文藝活動要持續(xù)五至七天。過年期間,有條件的地方都舉行賽馬、射箭、賽牦牛、長跑、打古爾朵、唱山歌、彈六弦琴、跳舞、看藏戲等娛樂活動。 (來源:新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