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可以多層面或多種內容進行教學和研究,以層面來講可分為三種形式:一是“最廣義層面的雙語教學是指多元文化國家的一種語言政策,旨在幫助弱勢群體掌握兩種以上的語言文化,既能保存本民的文化傳統(tǒng),又能融入主流社會”的教學和研究。二是“廣義層面是指兩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比恰蔼M義層面是指外語教學(英語教學)本身”。由于我國各地區(qū)民族居住格局不同其使用的交際語言也有差異,致使各地區(qū)所實行的雙語教學內容也豐富多樣。因此,在西藏民族學院實行的雙語教學是漢語為第一語言與藏語為第二語言的組合,而這里所說的漢語為第一語言不僅僅是指漢族這樣一個單一民族,也包括通過普通模式考入該校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學生。因師資力量和學生人數(shù)等原因,將以上生源統(tǒng)一編班教授藏語課,這是所謂的對他族藏語教學的藏漢雙語教學。 對他族藏語教學,首先對擔任藏漢雙語教學課程教師的學歷要求是從藏語一類模式或二類模式科班畢業(yè)生。其次,對教師知識面的要求不僅僅懂得目的語的語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精通目的語的文化,而且對藏族語言文化和漢族語言文化有深入研究。本文下面將以名詞、動詞、助詞、數(shù)詞教學的個案來做分析探討。 一、名詞教學 對研究性學習者的講授方式:如藏語的dar這一詞在藏語里的名詞詞性具有冰、旗幟、絲織品等意思。其中與漢語的絲織品對譯時,dar對應的就是漢語的綢、帛、錦、緞、綾、綺、羅、紗、絹、絲綢等。學習者第一次接觸該詞時教師應將它對應的藏漢意思全列出來,并詮釋兩者之間產生差異的歷史文化原因。歷史上漢族的手工業(yè)處于世界的先進水平,尤其是紡織行業(yè),“絲紡在商朝時已經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是,綢、帛已是貴族的普遍衣著面料。東漢時絲織技術得到很大提高,品種繁多,有綢、帛、錦、緞、綾、綺、羅、紗、絹、絲綢等。漢族的絲織業(yè)不僅發(fā)達,而且產品質量好,一直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絲織品成為中國歷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中西貿易的通道也因此被稱為絲綢之路”。而對于藏族來說,在唐朝文成公主進藏之后,甚至到元明清時才開始慢慢接觸絲織品,可算是一種舶來品,任何民族都是本民族原創(chuàng)的物或其先民開始就有的事與物的詞匯就豐富很多,與其反者寡之。所以當需要把漢語里絲織品中品種繁多的名詞,進行細分并用藏語翻譯時最多將緞子譯成gos或gos、chen(gos在藏語里還有衣物之意)。其余的只能譯為dar。 通過以上形式,對他族進行藏語教學,授課老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藏漢文化常識,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一針見血、一點即通的效應,這不僅加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時尊重了差異、包容多樣的根基。 二、動詞教學 以規(guī)則動詞“看”為例,藏語轉寫為lta。藏語中動詞分規(guī)則動詞和不規(guī)則動詞,均有三時一令,即未來時、現(xiàn)在時、過去時和命令式。規(guī)則動詞的三時有動詞本身表示,前后不需要加輔助詞。即動詞原形為現(xiàn)在時,未來時加前加字,過去時加前加字和后加字,命令式加元音與后加字。不規(guī)則動詞則需要前后輔助詞語及上下文而定。 bkra shis kyis deb lta(現(xiàn)在時) 扎西 (表施動助詞) 書 看 bkra shis kyis deb blta(未來時) 扎西 (表施動助詞) 書 看 bkra shis kyis deb bltas(過去時) 扎西 (表施動助詞) 書 看 bkra shis deb ltos (命令式) 扎西 書 看 類似這樣的句子從漢語中無法區(qū)別它的時態(tài),因此,在藏漢雙語教學過程中,這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講清兩種語言的差異性,由于講不清楚,絕不能使學習者失去興趣,無果而告終,與雙語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關鍵是藏漢雙語教師不僅對兩種語言文字的表達要爛熟于心,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經歷及熱情。又如,判斷動詞“是”在藏語陳述句里依人稱不同而有不同的表達,第一人稱單復數(shù)的“是”是yin。例舉: nga bod rigs yin; nga tsho bod rigs yin。 我 藏族 是; 我們 藏族 是。 第三人稱單復數(shù)的“是”則用red。例舉: khong bod rigs red; khong tsho bod rigs red。 他/她 藏族 是; 他/她們 藏族 是。 三、助詞教學 表領屬關系的“的”:vi有“的”字表領屬關系之意,還有表修飾關系、轉折關系等作用。藏語里共有5個表示領屬、修飾、轉折關系的助詞。分別是kyi、gi、gyi、vi、yi,其添加時視前面一個音節(jié)的后加字而定。即前一個音節(jié)的后加字是da、ba、sa時添加kyi;ga、nga時添加gi;na、ma、ra、la之后加gyi;后加字是va和無后加字的后面用vi或yi。vi只能和無后加字的獨體字連寫、連讀,不能獨立成音節(jié)(其余的均可獨立成音節(jié))。如:ngavi“我的”nga“我”和vi“的”必須寫在一起,中間不能加隔音符號來隔斷,vi的讀音在一個音節(jié)里作元音韻尾[i]的音,語序與漢語相同,但是漢語中通??墒÷员眍I屬關系的助詞,在藏語中卻不能省略。 如:ngavi pha ma ; ngavi re ba 我的 父母; 我的 希望 四、數(shù)詞教學 與名詞、動詞、形容詞教學相比,數(shù)詞的詞義和語法功能相對簡單,比較容易學習和掌握,以藏語為母語者在使用數(shù)詞時一般不會遇到什么困難。因此,長期以來專家學者們一直忽視對藏語數(shù)詞的研究。在學術期刊網里能查到的屈指幾篇??墒?,這對于一個他族的初學藏語者來說,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教師必須要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將這看似簡單的目的語數(shù)詞講授給學習者,使其明白并運用自如。 藏語數(shù)詞可分為單純數(shù)詞和復合數(shù)詞。復合數(shù)詞的構成一般有3種形式:十位數(shù)等與個位數(shù)直接組合,十位數(shù)等與個位數(shù)之間加連接成分的組合,百位和個位等兩個不相連的位數(shù)之間加連接成分的組合。十位數(shù)等與個位數(shù)的直接組合,又可分兩種方式:即十位數(shù)在前,個位數(shù)在后的組合與個位數(shù)在前,十、百、千、萬等位數(shù)在后(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等)的組合?,F(xiàn)將就其中的單純數(shù)詞做如下簡要的藏漢對比分析。 如:數(shù)詞“一”,同漢語相比,藏語當中表示“一”的數(shù)詞有6個,分別是gcig、cig、zhig、shig、chig、gang。有多項的表達方式和區(qū)別的使用規(guī)律,在教學中給老師和學生都帶來了難度,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藏漢兩種語言文字及文化知識,才能達到教學的初衷。 對他族藏語教學目的,首先,幫助和引導學習者了解藏民族的語言文字,從而了解藏民族悠久的歷史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為其今后在藏區(qū)生活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能夠與身邊的人進行很好的深層的溝通。其次,對于提高藏族地區(qū)其他民族干部的交際交往能力,在文化多樣性環(huán)境下促進各民族間互學互尊友好和諧相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再次,藏漢雙語教學教師應該多參加一些有關學科的培訓,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目前國內還沒有這一專業(yè)專門的培訓基地,但是內地各高校的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或國際漢語學院,是從事藏漢雙語教學教師們首選的培訓、進修之處。暫且不說它的內容與語言,主要是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值得我們借簽。 (本文系西藏自治區(qū)教育廳教師實踐實戰(zhàn)項目——藏族語言文化教育教學實訓階段性成果梗概)(更登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