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傈僳族紙張在維西“復活”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李貴明/文 李貴明 蜂玉程/圖 發(fā)布時間:2022-06-24 09:23:39

構樹皮。

粗紙漿。

壓紙。

構樹枝。

維西縣成功制作出的第一批傈僳族手工紙。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發(fā)明于西漢、改進于東漢,興盛于宋朝,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6月15日,維西縣民族宗教局實施的省民族文化項目——傈僳族傳統(tǒng)造紙技術挖掘保護項目參與者在攀天閣鄉(xiāng)皆菊村托比里小組制成了第一張手工紙。

據(jù)悉,被譽為傈僳族古代社會百科全書的說唱敘事長詩《祭天古歌·二十四部》之第八部即是獨立篇章《拓額以倮》,即《造紙用紙》,詩歌用敘事手法較為詳細地描述了造紙的選材和工藝流程。溯源該部長詩,發(fā)現(xiàn)該部長詩最晚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已經(jīng)成型并流傳,也即可證明傈僳族最晚于元、明時期就掌握了造紙技術,紙張主要用于山神和天神祭祀。后因封建壓迫、民族戰(zhàn)爭、民族遷徙等諸多原因,造紙技術在傈僳族社會中斷,成為民間記憶或口頭傳說,以史詩方式流傳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強中華傳統(tǒng)文化搶救、保護與傳承弘揚事業(yè)。由文化部門實施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民族宗教部門實施的民族文化搶救及文化精品工程雙輪驅動,對各地各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搶救保護與傳承弘揚事業(yè)提供了有力保障。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實施的民族文化搶救項目、“雙百工程”、文化精品工程被作為省政府10件惠民實事提升落實,而傈僳族傳統(tǒng)造紙技術挖掘保護項目就是省政府惠民實事之一。

2021年3月至4月,由維西縣非遺中心牽頭,維西縣民族文化研究所協(xié)助,邀請有關民族文化專家對傈僳族敘事長詩《祭天古歌》敘述的造紙用紙技術流傳情況在史詩流傳地進行了普查,普查結果得知造紙術有口傳,具體到材料、工藝流程等,但近代未經(jīng)具體實踐。還調查到在傳統(tǒng)構樹皮作為原材料的基礎上,傈僳族造紙還需要添加馬桑樹皮,是實現(xiàn)紙張防止蟲害、得以長期保存的技術手段。

2021年5月至6月,維西縣非遺中心、維西縣民族文化研究所按照口傳敘述與史詩材料,邀請有關民間藝人口述指導,在白濟汛鄉(xiāng)進行了傈僳族傳統(tǒng)造紙工藝試驗,獲得成功。為搶救這一源于中華文明的傈僳族瀕危技藝,維西縣民宗局2022年度云南省民族文化搶救保護項目——傈僳族傳統(tǒng)造紙技藝挖掘保護項目獲得批準,由此計劃在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建立8個挖掘傳習保護點,擴大傳習保護范圍。

今年6月15日,第一個保護點的挖掘傳習活動在攀天閣鄉(xiāng)展開。維西縣民族宗教局、維西縣非遺中心、攀天閣鄉(xiāng)有關人員到場見證了傈僳族張紙的“復活”。從選材和工藝流程判斷,傈僳族傳統(tǒng)造紙保留了西漢時代的風格,原材料采用構樹皮(即楮皮)加馬桑樹皮,工藝流程有春季采集、剝取、曬干、分離、打漿、抄造、干燥等。

通過民間藝人和項目組織單位的共同努力,成功制作出第一批傈僳族手工紙。這項傳統(tǒng)技藝的搶救成功,有力證明了傈僳族傳統(tǒng)文化源于中華文明的事實,對建立迪慶民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試驗區(qū),提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自信提供了實證支持。

責任編輯:卓瑪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