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不住春風(fēng)的殷勤,雪再也繃不住把持一冬的冷漠,一點一點融化了,我也必須從一場冬眠中醒來,必須比一場春雨更早。宛若打開一本新買的書,后面所有悲傷的、歡喜的、奔放的、內(nèi)斂的、熱烈的、沉靜的……一切的一切都將由你親手開啟。無論你是為獲得新知,或是為了了解世界,或者只是打發(fā)時光靜觀紛擾,這本書已經(jīng)啟封。你可以稍作停息,沏一杯普洱茶,然后開始閱讀這寫在最前面發(fā)乎原著的衷愫、誠意推介的文字——序言。這里有別人在閱讀時,被原著題旨所產(chǎn)生的觸動,或被作者真情所感染后,發(fā)乎內(nèi)心,付諸筆端的真情流露,或別有所悟,借題發(fā)揮,翻出的新意;或爬梳剔抉,鉤沉索引,探微啟妙,讓你于期待中窺斑見豹,然后激情滿懷地打開這本書,帶著疑問和思考字斟句酌地讀下去。 驚鴻一面如霹靂,青山蟄伏花欲燃。驚蟄就是季節(jié)的序言?!绑@蟄”兩個字并列一起, 即神奇地構(gòu)成了生動的畫面和無窮的故事。 你可以遐想:在遠方一聲初始的雷鳴中,萬千沉睡的生靈被喚醒了,它們睜開惺忪的雙眼,不約而同,向太陽敞開了各自的門戶。這是一個帶有“推進”和“改革”色彩的節(jié)氣,它反映了對象的被動和等待狀態(tài),顯現(xiàn)出一絲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個鄉(xiāng)村客店老板凌晨輕搖他那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該上路了?!?/p> “驚蟄節(jié)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那一聲聲驚雷,奏響了季節(jié)的樂章。你可以遐想:在天際一聲初始的雷鳴中,萬千沉睡的精靈被喚醒了,草木有靈,聞雷而動,蟄伏了一冬的昆蟲、青蛙在松軟的土里洞里蠕動起來,自由自在地上下左右逡巡徜徉。睡了那么久,該應(yīng)聲而出了,該松土的松土,該啁啾的啁啾,該爬動的爬動。主要以昆蟲為食的烏鴉將要結(jié)束整個冬天挨餓受凍的艱難日子。所以,驚蟄是烏鴉最喜歡的日子。天空里盡是烏鴉的翅影,它們一群群地飛過來,一群群地飛過去,不停地鳴叫著。烏鴉飛來飛去,就飛到一塊兒了,會越集越多。歷經(jīng)了一個寒冬的積蓄和儲存,熬過了冰天雪地的嚴寒,終于等到的是一個大地回暖的時節(jié)。最為明顯的就是開始打雷了,雷公在天際厚厚的云層中,由遠及近,雷聲也次第變小,“轟隆隆”的一聲悶雷,在天際響起,仿佛是捂在厚棉絮里的爆竹響。雖說輕雷,卻雷霆萬鈞,內(nèi)勁十足,一聲悶雷,地動山搖。這樣的初雷,又像鐘聲一般,喚醒了沉寂已久的春天。河邊的柳樹按捺不住對春天的召喚,飽滿的嫩芽掛滿了枝頭,如露珠附著在上面一般。遠看,綠絳垂掛在水面之上,伴隨暖暖的春風(fēng)輕輕擺動。桃花似乎也沉寂不住,枝頭上綻放著兩三朵嬌嫩的花兒來。 驚蟄——這個被唐詩宋詞“開墾”過于頻繁的節(jié)氣,就像一道關(guān)口,那一聲春雷霹靂,也許是這個季節(jié)打的第一個噴嚏,它拉長的破折號后面,分明使山川木石與人相戲,使千萬人都成了風(fēng)景。 驚蟄,就是季節(jié)的序言,它隱喻著突破和開始。驚蟄過后,所有的落葉都會再次回到樹上,所有的花朵都會再次棲上枝頭,所有的彩蝶都會再次親吻花蕊,所有的藤蔓都將再次爬滿圍墻的角角落落……守望春天,其實是在守望又一場生命的輪回。我聽到隱秘的呼吸在最深處“砰砰”跳動,看到小草其實已經(jīng)探出腦袋,只是纖細的觸角似乎碰到了春寒,躲在泥土的縫隙里。 不幾日,無邊的綠色也將鋪滿我們的瞳孔。“紅障杏籬深”,一場沾衣欲濕杏花雨也會驚艷青天白日。待杏花飛簾后,桃紅一出,春光便會被它霸占去了,“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日光傾城時,春天一日深似一日,一步步走向季節(jié)的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