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德欽 茶馬古道溜索過江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4-01 11:00:38

滇藏交界第一村——美麗的溜筒江村

這就是德欽縣城阿墩子,而今叫升平鎮(zhèn)

美麗的茶馬古道必經(jīng)的村落——德欽阿東村

一聲聲趕馬的吆喝,把自己趕進(jìn)茫茫的蒼涼;一首首趕馬的歌謠,卻唱不盡代代馱著的沉重,古道走成了神話,走不完的依然是滄桑,茶馬走成了西風(fēng),走不平的依然是峻嶺,祖祖輩輩倒下了你們的軀體,卻拋不下那百年千年的夢想……”

一路吟唱著李承翰先生創(chuàng)作的這首茶馬古道的主題歌,在德欽縣升平鎮(zhèn)阿東辦事處副主任知史定主的陪同下,記者一行開始勘查從德欽阿墩子到阿東段的茶馬古道。此時,仿佛歲月的指針又讓我們回到了那 “山間鈴響馬幫來”的遙遠(yuǎn)歲月。

正在這里考察的德欽文管所主任斯郎倫布

這就是魯茸吉稱家世代用過的馬幫鈴鐺、籠頭、口袋等

千米之外聞鈴聲

走在這條長22公里的傳統(tǒng)茶馬古道上,我們經(jīng)布雅卡燒香臺—扎達(dá)茸—南赤卡—尼吉達(dá)吉—吉丁南布—扎公卡,到了在山的西北面的阿東下村。這條路相對平緩,不算險峻,雖然古道已是荊棘叢生,但從那些深深淺淺馬蹄印窩當(dāng)中,還可以依稀辨出馬幫當(dāng)年的艱辛。路邊是連成一片的瑪尼堆,黑色石崖上鐫刻著古藏文和黃顏色的圖案,從這些圖文資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這條古道在德欽沒有開通公路之前是何等的忙碌。

從扎公卡這道高坎上下來,山腳下竟然是一片桃花盛開的世界。83歲高齡的魯茸吉稱老人的家,就在村口的高臺上。

當(dāng)我們走進(jìn)老人家說明來意時,魯茸吉稱非常開心地讓我們參觀了他父親曾經(jīng)用過的馬鞍子、馬籠頭、馬鈴鐺,以及當(dāng)年父親趕馬從尼泊爾買來的古玩。老人告訴我們,在他孩提時代,這條茶馬古道非常忙碌。他十多歲的時候,父親定主是村里唯一跟著馬幫跑長途運輸?shù)摹榜R腳子”,每當(dāng)馬幫往返于這條古道時,鈴聲遠(yuǎn)在1000米之外就能聽到,每一次馬幫來到家門口,他就會同母親出去看看父親有沒有回來。

那時,村里特別貧窮,全村不到10戶人家,馬幫一般不在村里借宿,而是在瀾滄江西岸的溜筒江村借宿,第二天過了溜筒江村來到東岸休息一下,喝一碗酥油茶才開始上山,再經(jīng)阿東下村前往縣城阿墩子。

魯茸吉稱老人回憶:那時的馬幫,往往30到50匹馬為一個大隊,每天有5到6隊馬幫從這里經(jīng)過,從云南到西藏的馬幫一般馱著茶葉、粉絲、面條、紅糖、大米、香煙等,從西藏下來的馬幫一般馱著麝香、熊膽、蟲草、鹿茸、藏藥以及來自印度、尼泊爾的絲綢圍巾。從云南出發(fā)的馬幫一般要等麥子成熟以后有自己的口糧才出發(fā),一年就這樣走一個來回。

他的父親定主,原本只是一個“馬腳子”,趕了三年的馬幫之后有了本錢,便買了三匹馬加入商家的隊伍,往返于云南、西藏、尼泊爾、印度之間。

茶馬古道的馬幫常食用的藏家琵琶肉

溜索過江驚險悲壯

那時最為熱鬧的還是屬于瀾滄江邊的馬幫過溜索了。阿東村離溜筒江村有5000米左右的山路,魯茸吉稱老人小時候聽說溜筒江村要架設(shè)鐵索橋,于是隔三差五到江邊看熱鬧。

說到溜筒江,或許外來的游客就是翻閱整個德欽縣的歷史也沒有看到這方面的介紹。其實,溜筒江就是瀾滄江,那么為什么這里又叫溜筒江呢?德欽縣佛山鄉(xiāng)瀾滄江西岸為什么有個溜筒江村呢?

過去,滇藏茶馬古道德欽段的馬幫所走的線路是,從縣城阿墩子出發(fā),翻越扎公卡這一段長達(dá)22公里的山路,到達(dá)阿東下村,再到瀾滄江東岸的南恰丁,再從那里過溜索到達(dá)溜筒江村。當(dāng)時的溜索是當(dāng)?shù)卮迕裼昧衩锢p繞在一起制作而成的,每一年這里的村民就是靠搓竹蔑繩索為生計。這里的江面雖然不算寬闊,但是每到大雨磅礴的季節(jié),水面波濤洶涌驚濤拍岸,讓人不寒而栗。

若在迪慶香格里拉追溯瀾滄江上架設(shè)吊橋的歷史,人們自然想到德欽縣境內(nèi)的普渡橋(又名溜筒江大橋)。這是因為過去這里曾以藤蔑溜索過江,過江的人用麻繩或皮繩將人、騾馬、貨物捆牢墜在一個形如筒瓦狀的溜綁上,腳一蹬借助慣性向?qū)Π痘?,臨靠岸手足并用沿索道攀援,故取名溜筒江。一般的鋼溜索用潤滑油防銹、助滑。若是蔑竹制成的溜索,當(dāng)?shù)厝吮仨毟羧钗逵盟钟痛蚰チ锼髋c溜綁,延長使用時間,否則一旦天干物燥溜索就會斷裂,每一年溜筒江村的村民就必須更換一根到三根以上的竹篾溜索。

對于首次過溜索的人來說,無論是過竹索還是鋼索,都會緊閉雙眼,心中祈禱平安。清朝被朝廷發(fā)配西藏當(dāng)差的蔣成錫就是在這里過溜索而驚嚇成病,后來在西藏去世的。

若是遇到牲畜過溜索,常常嚇得屁滾尿流。有史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綁損索斷而葬身魚腹,其驚險慘烈可想而知。

成群的瑪尼堆

古道上的摩崖石刻

麗江商人集資建橋

據(jù)魯茸吉稱老人介紹,由于溜筒江村的藏民不過16戶人家,這里的村民就靠這個渡口過日子,每一年村里的男人們要到山上砍竹子,把竹子加工成大的溜索,并用酥油打磨增加潤滑度。

到了1945年春天,長期往返于溜筒江這道鬼門關(guān)的麗江商人賴耀彩,眼見這條竹篾溜索經(jīng)常發(fā)生貨物與牲畜墜江的險情,于是就與其他6個商號的馬幫幫主商量,準(zhǔn)備在這里架設(shè)一座鐵索橋,這個愿望得到了其他商號同仁的大力支持,1945年普渡橋開始施工,賴耀彩等六家商號捐出巨資從香港購買鋼索,由一隊馬幫運抵溜筒江邊,又從麗江請來鐵匠、石匠,賴耀彩還親赴溜筒江村負(fù)責(zé)監(jiān)督施工架橋。

德欽很多藏民對他的義舉十分感動支持,唯有溜筒江村的村民唯恐架橋斷了他們的唯一的生路,便群起反對。為此,德欽的官員、土司頭人以及寺廟喇嘛做了大量說服引導(dǎo)工作,賴先生拿出一筆錢安排這里藏民的生活,教會他們種菜等各種生活技能,并答應(yīng)橋通以后的人馬過橋費用由溜筒江村村民支配,這才有了1946年6月的通橋典禮,在典禮上,賴先生激動得熱淚盈眶。

如今,阿東村辦事處以及溜筒江村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先的普渡橋早已被鋼筋水泥橋替代,原先的茶馬古道舊道而今早已改道,從德欽縣城升平鎮(zhèn)(阿墩子)到溜筒江變成國道214線的主干線,一條平直的柏油路直達(dá)西藏,當(dāng)年靠溜索謀生的村民而今種植葡萄、蔬菜、蘋果,并走上了旅游致富的道路,這一段歷史一直為當(dāng)?shù)卮迕穹Q道。(云南網(wǎng))

責(zé)任編輯: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