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香格里拉市上江鄉(xiāng)“2·14”森林火災中因公殉職的梁學仁同志系列報道(之一) 為人民的利益和黨的利益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獻出自己的生命,就是比泰山還重。每個共產黨員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死了,人民群眾都會對你心懷崇高的敬意和哀思。 ——摘自2014年7月23日梁學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學心得筆記 “梁醫(yī)生在森林火災中因公殉職了!” “梁一刀走了!” “阿七三離開我們了!”…… 噩耗在金沙江兩岸傳遍。 2月17日,香格里拉市“2·14”森林火災中不幸殉職的上江鄉(xiāng)獸醫(yī)站職工梁學仁出殯,上千名干部群眾聞訊趕來,為這個年僅43歲的共產黨員送行。 村里一位老共產黨員在兒女的攙扶下來為梁學仁送行,他深深鞠了一躬后說:“他是個好人、是個好黨員、是個黨的好干部?!?/p> 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從事著平凡的獸醫(yī)工作,他的離去為何能讓香格里拉各族群眾牽腸掛肚、深感惋惜! 一同救火的村民說:“他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別人?!? “火燒山啦!大家快去打火……” 2月14日15時20分,一陣慌亂的叫喊聲打破了香格里拉市上江鄉(xiāng)良美村新春佳節(jié)的歡樂與祥和。鄉(xiāng)政府春節(jié)值班人員梁學仁,從良美村第四村民小組農戶唐桂英家查看處理完母豬死亡保險理賠等事宜后,剛回到家吃完中午飯不久,就發(fā)現(xiàn)良美村四組發(fā)生森林火情。他立馬撥通鄉(xiāng)黨委政府辦公室的值班電話告知:“良美村四隊后山發(fā)現(xiàn)火情”后,便迅速沿途召喚左鄰右舍村民,積極組織群眾上山撲火。 記者從當天發(fā)生火災后村里群眾用手機所拍的一段視頻上看到,當時,山下忽然刮起大風,導致沒有完全被撲滅的余火復燃,火勢迅猛蔓延,一瞬間從山腳席卷至山頭。 “不是梁學仁,我們可能都被燒死了!”在大火中頭發(fā)和臉頰被烤焦的吳桂松驚魂未定地說,當時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撲火上,誰也沒想到,從山下上來的一股大火,會把他們圍困在火海之中。隨著一陣濃煙,大家一片慌亂,千鈞一發(fā)之際,“干不贏了,趕緊跑!趕緊跑!”梁學仁撕心裂肺吼叫,大伙回過神來,急忙從火海中跑出去。 “如果梁學仁不喊跑,大家只要再耽擱一、兩秒鐘,所有人都完了!”從火海中逃脫并受了輕傷的謝文耀說,“那天的第一感覺就是死定了!而梁哥叫我們跑的時候,他還回去找有沒有人被困在大火里,就那么一、兩秒鐘的時間,他就出不來了!” “當時被困火海的10多名群眾全部出來了,就差梁醫(yī)生!”與梁學仁一同撲火的村民楊才說。 群眾:“他20余年都在為我們服務?!?/p> “梁哥,一路走好。” 白紗低垂,哀樂低回,哽咽聲、哭泣聲和金沙江的拍浪聲,令人肝腸寸斷。 送別隊伍從村中走過,幾位腿腳不便的老人坐在路旁翹首遠望,“秒秒鐘的時間,他就沒了,唉!”家住良美村第三村民小組80歲高齡的楊湘老人與村里大多數(shù)人一樣,始終接受不了這個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好孩子就這樣走了。 記者跟隨梁學義整理他哥哥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他當日到唐桂英家現(xiàn)場進行農險查看的指示牌和畜禽死亡(診斷)證明。這份還未來得及上交的畜禽死亡(診斷)證明材料。 良美村第一書記李仕挺說:“去年在精準扶貧工作入戶調查的時候,他既是我們這個工作隊的隊員,又是村里的獸醫(yī)。白天他同我們一起入戶摸底調查,晚上他還要到農戶家去幫豬牛等牲畜看病診治,隨時都忙到晚上一、兩點鐘才休息?!?/p> 談起同事、老前輩、老大哥梁學仁的離去,上江鄉(xiāng)獸醫(yī)站的蘭菊艷淚流滿面。她還清楚地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她看到梁醫(yī)生實在太忙太累,周末和節(jié)假日也忙不贏休息,就勸他多準備一張電話卡,周末的時候用它就可以好好休息了??闪钏龥]想到的是,平時從來不罵人的梁學仁卻嚴肅地說:“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群眾需要,我們就應該第一時間去幫助解決,你這種想法要不得!” 群眾給予他“梁一刀”的美譽 一輛摩托車,一個藥箱,半卷的褲腳,掛著汗珠的額頭,奔波在鄉(xiāng)間村寨出診路上。豬圈牛棚就是他的辦公室,每一次出診,他都全心全意、盡職盡責。這是同事和群眾對梁學仁的印象。 “‘梁一刀’就是大家給他起的外號,夸他技術好!”木高村原味養(yǎng)殖合作社社長楊兆坤與梁學仁相知多年,十分清楚“梁一刀”外號的由來。梁學仁有著一手令人稱贊的劁豬(閹割)本領,幾乎一分鐘能閹割一頭小豬仔,不僅速度快而且很少出現(xiàn)傷口感染,對豬仔的傷害很小,他最多的一天閹割過300多頭小豬仔。從此“梁一刀”的美名在鄉(xiāng)親們口中流傳開來,很多鄉(xiāng)親只知道他叫“梁醫(yī)生”或是“梁一刀”。 去年2月底的一天傍晚,仕旺村村民和文中家的牛突發(fā)疾病,肚子漲得很大。“ ‘梁一刀’趕到了現(xiàn)場,一看牛后便做出牛因誤食尿素導致腸胃發(fā)脹的診斷,及時對牛進行穿腸胃刺手術,將奄奄一息的牛挽救了回來?!?/p> “這幾年,上江鄉(xiāng)養(yǎng)殖業(yè)快速發(fā)展壯大,有梁醫(yī)生在,群眾養(yǎng)什么牲畜都心里有底。他一年到頭走村竄戶為畜禽進行診治和防疫,做到鄉(xiāng)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頭,做到頭頭注射,個個免疫?!绷济来逦瘯魅乌w天勝感嘆:“太可惜了,是我們良美村的一大損失??!” 梁學仁在一次次出診、一次次醫(yī)治,一次次付出的同時,收獲了百姓的贊許。 梁學仁深知,要想幫助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就需要有更多的畜牧人才。在他手把手的教導下,如今,上江鄉(xiāng)每個村都有幾個梁學仁親自“傳幫帶”出來的優(yōu)秀防疫員。 他是老實人 梁學仁在金沙江沿岸為群眾的牲口行醫(yī)20余年,早成為了一方百姓心中的“守護神”。但他的生活卻一直過得清苦,工資卡上或家里的折子上沒有留下一分錢,相反還在農村信用社欠下了5萬元的貸款。妻子和松瓊說:“這是家里準備修繕3間老舊土坯房而貸的款。” 記者在良美村采訪時,村里群眾說:“梁醫(yī)生在平常出診中,除去藥物成本,從不多收一分錢。對生活困難的農戶,他直接免費給予診治?!?/p> 幾年前,為貼補家用和方便群眾購買飼料,梁學仁的妻子貸款在村里開了一家飼料店。雖然前來購買飼料的村民很多,但經營多年卻始終入不敷出。記者看到店里20多本厚厚的記賬簿上一頁頁都是村民賒欠飼料、藥物、針水等款項的憑證。養(yǎng)殖戶馮榮華早已習慣了與梁學仁先賒后結的交易方式,他說:“遇到買飼料沒錢了,我們就賒著,有錢了我們再拿給他,他從來不追問。 村里的困難戶李應全不時會向梁學義炫耀:“你哥哥對你還沒有對我好!”原來,梁學仁不僅幫李應全79歲的老母親生病花錢看病,還給他1500元錢去找媳婦,最終錢花完了,媳婦也沒找到。但梁學仁并沒有抱怨他,到年底還給他送了肥豬過年。隨后,又給他家送了一頭帶仔的母豬飼養(yǎng),還免費送了幾袋飼料。李應全說:“我們非親非故,他對我這樣好,村里人都知道,以后去哪里找這樣的好人啊!” 在家人的印象里,梁學仁一直很忙,忙得沒時間照顧家人,家中的事情幾乎全靠妻子和松瓊一個人忙碌。老母親生病打針他在外面出診,全家老小的“天”就由妻子一個人頂起,年僅4歲多的孩子和他每月也見不了幾次面……在梁學義眼中,哥哥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稱職的丈夫、稱職的父親。 “他始終有著對人民群眾最低調、最樸素、最持久的奉獻,用他最質樸的方式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yōu)秀品質,感動和滋潤了無數(shù)老百姓的心窩?!睅拙涞吭~,概括了梁學仁的一生。 梁學仁,您,就是這樣的人。(石顯堯 郜鵬程 通訊員 余成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