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開辟通向幸福的“天路”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6-05-23 14:35:07

在美麗的雪域高原香格里拉,有一位年過50的康巴漢子,多年來,他傾盡家產,為封閉在雪山峽谷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開辟出一條通向幸福的“天路”。同時,他又把家鄉(xiāng)與世隔絕的巴拉格宗雪山峽谷創(chuàng)建成為國家級4A級景區(qū),帶領鄉(xiāng)親們走上了致富路。他就是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藏族農民企業(yè)家斯那定珠。

開辟“天路”讓深山小村不再與世隔絕

巴拉格宗,是一片位于香格里拉市尼西鄉(xiāng)的壯美峽谷,地處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江并流核心區(qū),它與碧壤峽谷共同組成了仙境般的香格里拉大峽谷。

尼西鄉(xiāng)幸福村委會巴拉村民小組就坐落于巴拉格宗峽谷內岡曲河的岸邊,1964年出生的斯那定珠就生長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山村。2008年以前,這里的村民生活極度貧困,村民們要翻山越嶺走4天,才能到達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很多村民生了重病,被人抬到半路上就失去了救治的機會,有的村民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公路和汽車。

“我10歲前沒有穿過鞋子的,買雙鞋子太難了,沒有路,下一次山只能走一條不到1米寬的人馬驛道,過河的時候得有繩子拴著,一不小心就會被沖走。我的第一雙鞋,是我父親走了8天山路才從鄉(xiāng)供銷社買回來的?!彼鼓嵌ㄖ橥甑挠洃浥c路緊密相連。

封閉、貧困、落后成了當時巴拉村的真實寫照,有條件的人家紛紛遷徙走了,原來60多戶人家的山村僅剩下14戶。通公路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成了斯那定珠兒時的夢想。

13歲那年,斯那定珠不顧父母反對,背著不孝的罵名走出了大山。經過多年的打拼,斯那定珠有了自己的五金機械門市部和涮羊肉的火鍋城,身價數千萬,過上了富足的生活。然而,2004年,他卻突然回到家鄉(xiāng),作出了修路的重大決定。雖然全家人都反對,但斯那定珠明白修路是巴拉村擺脫貧困的唯一出路。2004年9月12日,35公里多的盤山公路開始施工建設。

然而,對斯那定珠來說,在深山峽谷、懸崖峭壁間修建公路并不是最難的,難度最大的是協(xié)調各村的村民讓公路從田間地頭通過。在部分村民看來,這個城里的大老板是要騙他們的土地,甚至一些村民認為斯那定珠就是“瘋子”,因為在這高山峽谷中修建公路是不可能的事兒。

修路初期,斯那定珠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希望大家出售或出租自家的土地修路。終于,斯那定珠的真誠和實在感動了大家,一家松了口,第二家也同意了,后來甚至有村子主動放棄利益,只為了讓路從村子邊通過。

在高山峽谷間修路耗資巨大,斯那定珠4000多萬元的真金白銀在公路修到14.5公里時已經全部花完,斯那定珠想盡了辦法湊錢,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變賣了香格里拉的店鋪、車子甚至住房來修路。

2008年元旦,一條通向古老的巴拉村、通往巴拉格宗深山峽谷的公路得以貫通?!肮沸尥ǖ哪翘欤议_心幸福地哭了,村民請我吃飯,那時我感覺我是最幸福的人,因為理想實現了?!彼鼓嵌ㄖ榛貞浾f。

向外界打開巴拉格宗峽谷神秘的大門

巴拉格宗以雄奇的香格里拉大峽谷景觀、壯麗的巴拉格宗雪山風光和巴拉村濃郁的藏族風情令人心馳神往。1999年底,斯那定珠組建了香格里拉巴拉格宗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他結合家鄉(xiāng)的資源優(yōu)勢,決定創(chuàng)建巴拉格宗公園,以開發(fā)旅游來帶動家鄉(xiāng)人民致富。他說:“我的家鄉(xiāng)雖然落后,但它是世人向往的神圣凈土,旅游資源豐富,怎能在‘金飯碗’旁餓肚子!我們要揭開巴拉格宗神秘的面紗,把它的美展現給世人,帶領巴拉村父老鄉(xiāng)親脫貧致富?!?/p>

巴拉格宗景區(qū)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人多次建議開采礦山,但出于對環(huán)境的保護,斯那定珠毅然拒絕。面對巴拉格宗美麗的自然風光、千年的歷史文化,發(fā)展旅游成為修通公路后的主要產業(yè),這一決定造就了巴拉格宗成為今日的國家4A級景區(qū),目前正在申報國家5A級景區(qū)。

在景區(qū)初具雛形之后,斯那定珠從2011年起開始與云南文投集團合作,在保護自然遺產的前提下,進一步開發(fā)旅游文化資源,逐步實現景區(qū)轉型升級,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路子。

2015年,巴拉格宗景區(qū)接待游客12萬多人,實現就業(yè)近300人,“我選擇員工的一個標準就是傾向于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彼鼓嵌ㄖ檎f。

搬建新村帶領鄉(xiāng)親們走上致富路

斯那定珠多次說:“正是有了黨的領導,有了黨的好政策,我才能發(fā)家致富,修路的第二年我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我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p>

為了徹底改變村民“一碗青稞面,青稞面一碗”的生活,斯那定珠為每戶捐資2萬-10萬元不等,讓生活在高海拔山坡上的14戶村民陸續(xù)搬遷到岡曲河畔,形成一個新的村莊。村民原有的房屋和土地,由景區(qū)租賃過來,每戶每年可得租金2萬多元。景區(qū)對原有藏式建筑重新進行修古復古,土地開發(fā)成生態(tài)農場,供游客觀光旅游。

如今,巴拉村的村民已經從老巴拉村遷到了景區(qū)門口的新巴拉村。村民吾金七林花50多萬元蓋起了3層的藏式木制樓房。他說:“道路修通以前,最多的一年,家里也就收入4000元,如今在景區(qū)打工,每年都有幾萬元的收入,蓋這幢樓房斯那定珠給了10多萬元的支持贊助。”

巴拉村民小組組長小農布介紹,開通公路以前,由于不通電和公路,村民陸陸續(xù)續(xù)搬出了巴拉村,如今的巴拉村路通了,電通了,斯那定珠還給每戶村民都安裝了電話和網絡電視,旅游發(fā)展起來了,村民也變富了,每戶村民每年各項收入加起來也有八九萬元,村民都陸續(xù)搬回新巴拉村,如今已經有31戶、108人。

如今,巴拉村不但家家都建起了藏式石頭房,而且微型面包車、冰柜、烤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電話和手機等昔日他們想都想不到的東西,全都進入了巴拉村村民家中。這些點點滴滴又翻天覆地的變化,都實現了斯那定珠兒時的夢想。(韓天龍 農民日報記者 左旭東)

責任編輯:鮑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