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孫叔敖的少年,有一次外出游玩時,碰到了一條兩頭蛇,就把它殺了,又埋了起來?;氐郊抑校瑢O叔敖哭了起來,他的母親問他為什么哭。孫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到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現(xiàn)在我見到了,恐怕我要拋下母親先死了?!蹦赣H便問:“兩頭蛇現(xiàn)在在哪里?”孫叔敖說:“我怕后來的人又會看見它,就把兩頭蛇殺了并且埋了起來?!睂O叔敖的母親說:“我聽說暗中幫助別人的人必定會有善報,你一定不會死的。”孫叔敖長大后出任楚國令尹,他的仁義果然為國人所信服。 公元前601年,孫叔敖出任楚國令尹(即宰相),勵精圖治,輔佐楚莊王,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史記》記載,孫叔敖“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孫叔敖在任楚國令尹期間,主持興修了中國古代著名的芍陂(今安豐塘)水利工程。 西漢劉向所著的《說苑·敬慎》記載了一個孫叔敖納言的故事:孫叔敖做了楚國的宰相后,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他,然而卻有一個穿著麻布喪衣、戴著白帽的老人前來吊喪。孫叔敖并沒有生氣,而是正了正衣冠,彬彬有禮地接見了這位老人,并對他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宰相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前來吊喪,您莫不是有什么話想要指點吧?”老人說:“確實有話要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會離開他;職位高了,又大權獨攬,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很優(yōu)厚,卻仍不滿足,禍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p> 孫叔敖聽完后,向老人拜了兩拜,說道:“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再聽聽您的建議。”老人說:“地位越高,態(tài)度就越要謙虛;官職越大,處事就越要小心、謹慎;俸祿已經(jīng)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的財物。您若嚴格遵守這三點,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睂O叔敖回答說:“您說得非常對,我會牢牢記住您說的話!” 有一天,孫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對他說:“我聽說,有三利必有三患,您知道嗎?”孫叔敖驚訝地說:“我并不聰明,怎么會知道呢。請問什么是三利?什么是三患?”狐丘丈人說道:“爵位高的,人們就會嫉妒他;官位大的,君主就會厭惡他;俸祿優(yōu)厚的,怨恨就會集中于他。這就是三利與三患?!睂O叔敖聽說后,便對狐丘丈人說道:“不是這樣的。我的爵位越高,心志就越在于下層;我的官位越是大,我的野心就越小,只想著黎民百姓;我的俸祿越是優(yōu)厚,布施就會越加廣泛。這樣可以免于患嗎?”狐丘丈人說:“說得好?。∵@種事情,連堯、舜他們都會感到困惑呢?!薄读凶印ふf符》記載了這個故事。 孫叔敖貴為楚國令尹,卻輕車簡從,生活儉樸,家無積蓄,去世時,家里連棺木也沒有準備。孫叔敖一生廉潔,竭盡其力,耗盡家財,興修水利。孫叔敖在任楚國令尹期間,楚莊王多次重額封賞,孫叔敖堅辭不受。司馬遷在《史記》中把孫叔敖列為“循吏第一”。 后來,孫叔敖生病,臨終前,他告誡兒子說: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請受瘠薄的寢丘,以保長久不失。孫叔敖死后,他的兒子孫安遵從父親的遺訓,拒絕了楚莊王所封的美地,只請求寢丘作為封地。寢丘偏遠瘠薄,無人相爭,孫叔敖的子孫就世代守在那里,繁衍生息,后傳十代而不絕。 (文章摘選自圖書《畫說廉政》)(來源:山西省圖書館宣傳推廣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