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京戲古詞傳新韻 麗江維西一家親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1-11-07 19:01:55

維西位于迪慶州南端,東南與麗江市山水相連,自古以來兩地各族人民親如兄弟,交往頻繁,文化的交流更是源遠流長。如今,在改革開放大潮推動下,兩地人民友好往來不斷加強,文化的互補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2011年7月,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90周年,云南省京劇界在昆明隆重舉辦京劇演唱會,麗江市老體協(xié)京劇分會應邀參加演出,由十多位平均年齡60多歲的納西老阿媽登臺表演的革命現(xiàn)代京劇《紅色娘子軍》舞蹈伴喝,受到好評,成為這次演唱活動的一大亮點,消息不脛而走。維西大詞戲古樂團的朋友們盼望與麗江的戲劇同仁相聚一起,切磋技藝,以共同促進兩地的戲劇表演邁上新臺階。這一設想得到維西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8月30日,一帖以維西大詞戲古樂團名義發(fā)出的邀請函寄達麗江,京劇分會的老人們無不歡呼鼓掌。于是,抓緊時間排練節(jié)目,爭取早日成行。

9月中旬,一個天高氣爽的好日子,一輛中巴旅游車載著18位快樂的納西老人,從麗江駛往維西。老人們的心情和當天的天氣一樣舒達和暢,難怪一路上歌聲笑語不斷。汽車到達保和鎮(zhèn),熱情的主人已在賓館恭候。他們當中有部門領導,還有大詞戲古樂團全體成員。久聞維西人崇尚中華傳統(tǒng)文明文化,禮貌待人風習沿襲至今,果然名不虛傳。

當晚參觀了新建的大詞戲古樂團活動基地。大廳內嶄新的排練演出設備、濃郁的地方民族文化氛圍令這群納西老人們嘖嘖夸贊,為維西各級領導對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視而深深感動。維西的朋友們以傈僳族“阿尺木刮”和藏族弦子舞歡迎客人光臨。一曲大詞戲清唱《維西麗江一家親》更讓麗江戲友們深受感動,贊嘆不已。有幾句唱詞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里,至今不忘,抄錄如下:

今天我們聚一堂,頌歌一曲表心腸。

維西麗江一家親,歷史往來源流長。

麗江人民謀發(fā)展,古城處處展新顏。

三江并流風光美,香格里拉是家園。

納西古樂傳四方,僳鄉(xiāng)歌舞盛空前。

大詞古戲遇知音,希望大家多指點。

文化架起友誼橋,盛世歡歌太平年。

感謝黨的政策好,民族團結譜新篇!

維西朋友們的演唱剛一結束,76歲高齡的麗江市一中退休教師袁基達(藏族)激情難禁,邀約退休醫(yī)生和剛(納西族,曾任市醫(yī)院院長)、退休居委會干部楊桂芳(女,納西族)上臺清喝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中的〈智斗〉選段,我欣然操琴伴奏。演出過程中,掌聲不絕,歡聲笑聲吸引來附近居民進場看熱鬧,都說:“真過癮!”

更熱鬧更過癮的是在影劇院舉行的聯(lián)歡晚會。麗江老人們身著彩裝表演的京戲、滇戲唱段,維西朋友們演出的大詞戲揚琴調,搏得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精彩紛呈的大詞戲,引起了納西老人們濃厚的興趣,免不了追根尋源一番。大詞戲產(chǎn)生于清光緒年間,屬高腔聲系,唱腔不托管弦,一唱眾和,以鑼鼓幫襯節(jié)制。服飾則因條件限制而變通行事。民國以后,滇劇傳入,化妝,服飾和道具多有借鑒。隨著一代代演員表演技巧的不斷提高,大詞戲逐漸趨于成熟。解放后,以大詞戲藝術為骨干組建了保和鎮(zhèn)業(yè)余劇團。1957年參加麗江專區(qū)文藝會演,榮獲表演獎。從此,大詞戲走出縣境。埋藏在橫斷山中的藝術瑰寶,展現(xiàn)出更加璀燦奪目的光彩,引起世人矚目。

如今,新組成的維西大詞戲古樂團,演員有農民、手工業(yè)者,還有退休干部、教師和從事過文藝工作的老年朋友,由于堅持“業(yè)余”、“多樣”、“服務基層、服務社會”,在傳承、弘楊民間傳統(tǒng)文藝的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2005年受到中宣部、文化部表彰,團長楊淑珍被評為“先進個人”,這是迄今為止迪慶州業(yè)余文藝工作者中最高的榮譽。2006 年,他們專程到麗江市,為迪慶州駐麗離退休干部作了專場演出,還應邀到昆明匯報表演。2010年又到四川樂山市作交流演出,受到四川省戲曲界朋友的稱贊。

離開維西的頭一天,兩地戲友及保和鎮(zhèn)老藝人歡聚城郊山莊,再次交流演藝。有人問:如今中國有不少劇種已經(jīng)失傳,大詞戲為何能保留至今并得到當?shù)孛癖姷南矏郏康蠎c州戲曲家協(xié)會主席、大詞戲古樂團教師普志忠回答:“這是因為大詞戲這種藝術形式很適合人們(特別是老年人)的審美情趣,還因為很多劇情展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表達了人民群眾懲惡楊善、幫貧扶困的厚望。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不失其積極意義。另外,這種古樸優(yōu)美的曲調配上新詞演唱,更受觀眾歡迎。”由此看來,任何一種古老的與民族精神血脈相連的文化現(xiàn)象,若能與時俱進,是永遠不會失傳的。

記得編撰《大詞戲志》的鄧虹先生講過這樣一件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百業(yè)調敝,民不聊生,維西大詞戲藝人為響應“獻金救國”號召,在縣城開展演戲募捐活動,演出了民族意識濃重的《精忠岳傳》。時逢霪雨紛紛,扮演金氏的小學教員秦耕觸景生情,吟就七絕一首:

國步如斯喚奈何,宣傳各界且長歌。

邊民灑遍傷心淚,唱到《精忠》曲恨多!

愿步秦老原韻,奉和四句,為拙文結語,亦贈維西大詞戲古樂團友人:

春風習習蕩春河,而今大詞唱新歌。

難忘《精忠》催人淚,維西賢才輩輩多?。钤鲞m)

責任編輯:鮑江平

上一篇:父親的腌菜

下一篇: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