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還是個在滇西北小山村成長的兒童,家鄉(xiāng)是個只有一百多戶人家的山村,叫羊坊里。一百多戶人家又分成四個小的自然村,中間的兩個村子挨得較近,旁邊的兩個村子距中間的村子都有一公里左右。四個小自然村座落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山上彎彎曲曲的山路是祖先們人背馬馱走出來的,大山的另一面是縣城,而村子所面對的,是山村所屬鎮(zhèn)所在的壩子——三川壩。從村里到鎮(zhèn)上,走路大概要一個小時左右。 那時候,我只是一個三四歲的孩童,整天跟一群孩子在野地里瘋跑,或追著去看難得一見的鎮(zhèn)里開來的拖拉機,或幫著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突然有一天,一個新鮮事物吸引了全村所有的年輕人和小孩:村里來了照相師傅,在給人照相呢! 當時,在鎮(zhèn)里讀初中的四叔帶著表哥、哥哥、我、表妹飛快地跑去看熱鬧。那里已經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擠進去一看,正對著照相師傅擺姿勢的不就是我的未來的姑父嗎?他與姑姑已經定了成親的日子,兩個月之后就要結婚。姑父剛從部隊復員回來,在村子里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他家里墻上有一面小鏡框,里面有許多小張的照片,那是姑父復員時帶回來的。我們幾個小孩去他家時,總喜歡搬個小凳子踩到上面,踮起腳尖去看里面一些小張小張的黑白照片,充滿了好奇。 姑父一個人照了幾張之后,照相師傅招呼旁邊的小青年:“年輕人,快來照,今天可以照彩色照片呢?!币蝗盒∏嗄晗嗷テ鸷濉⑼妻?。突然一個小伙子喊道:“要結婚的,干嘛不像城里人一樣照張結婚照?”一句話提醒了圍觀的人,大家將一旁看熱鬧的姑姑住姑父身邊一推。姑姑是個爽快人,就大大方方地與姑父肩并著肩坐著,照了一張結婚照。 圍觀的人群里還有一對快要結婚的新人,男的是村里的浩子,女的是家在山外村子的奶奶的侄女常英,常英這幾天正在我家做客呢。浩子與常英平時話都沒說過幾句呢,一聽要照結婚照,害羞得不得了,常英紅著臉轉身就跑。照相的地方不遠處就是村子里的一大片農田,常英順著田埂跑,幾個姑娘小伙追過了幾塊田,才好不容不易將常英抓住,拖回來按坐在紅著臉的浩子身旁。照相師傅趕緊調好照相機,可還未來得及照,常英趁旁邊按她的姑娘一松手,站起身又跑了。幾個姑娘小伙又追上去,這次差不多跑了半里地才追回來。這回按常英的姑娘可不敢松手啦,死死地按著常英坐在浩子旁邊。終于,這張結婚照終于照完了。直到天黑,照相師傅收工走人了,圍觀的人才戀戀不舍的離去。于是,這次照結婚照的事件,成了村里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好長時間人們對這件事的興趣才漸漸談去。 幾天后,姑姑將兩張結婚照拿了回來,照片里的新娘帶著兩個人工涂上去的紅臉蛋,羞澀地笑著。在那個物質、精神都十分貧乏的年代,這是我們眼中最美的新娘。(作者 朱繪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