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敝星锕?jié)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還寄托著人們無限的遐思,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文人的中秋節(jié),更令人神往。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多次描繪了大觀園熱鬧的中秋夜。晚宴落幕,月上柳梢,賈母領(lǐng)著眾人前去賞月作樂。書中寫道:“當下園子正門俱已打開,吊著羊角燈。嘉蔭堂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燈彩,人氣香煙,晶艷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于是大家皆拜過”。祭祀月神這個活動,嚴格來說只是拜拜月亮,祈求保佑,沒有什么巫術(shù)色彩,可以理解為人與大自然的一種和諧。 現(xiàn)代文學家周作人,覺得舉杯邀月只是文人的雅興。他在《中秋的月亮》中寫到,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jié),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他回想鄉(xiāng)間一般對于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叫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涼。此刻中秋的意義,在周作人看來,吃月餅的重要過于看月亮,而還帳又過于吃月餅,這就是鄉(xiāng)下人的中秋。 現(xiàn)當代小說家老舍,對中秋的兔兒爺似乎情有獨鐘。他在《四世同堂》中寫到,中秋節(jié)了,祁老人到街上去想買個兔兒爺給自己的小孫子,買點月餅、買兩盆菊花回來??墒怯捎谌毡救苏碱I(lǐng),沒有兔兒爺了,沒有菊花可賣了,沒有節(jié)日可過了。老舍還有一篇短文《兔兒爺》,文中寫兔兒爺雖也系泥人,但售出的時間只在八月節(jié)前的半個月左右,與月餅同為迎時當令的東西,故不妨作得精細一些。況且小兒女們每愿給兔兒爺上供,置之桌上,不像對待別種泥娃娃那么隨便,于是也就略為減少碰碎的危險。這樣,兔兒爺便獲得較優(yōu)越的地位。 詩人徐志摩對中秋之夜,充滿了無限遐思。他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寫道:“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jié)聚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畤百畝的畹蘭,千莖的紫琳耿?!鹿舛蛇^了愛爾蘭海峽,爬上海爾佛林的高峰,正對著靜默的紅潭。潭水凝定得像一大塊冰,鐵青色……”徐志摩極盡詩人的想象,寫出了一個境界最浩大的中秋夜,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帶著我們周游世界,過了一個浪漫的中秋節(jié)。 當代作家賈平凹的中秋之月,神秘而別有趣味。他在《月跡》中,展現(xiàn)了一幅幅中秋夜月色的淡雅圖畫,顯示出明月慷慨的性格。此刻,山村兒童追逐月亮的蹤跡,追到了院里,發(fā)生了誰擁有月亮的爭執(zhí)。隨著奶奶出來倒酒、喝酒,證明月亮是屬于每個人的。接著是他們又在院內(nèi)、院外、河船,河的上灣、下灣,以及同伴眼睛里,全都發(fā)現(xiàn)了月亮,于是恍然大悟:“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孩子們?yōu)榱说玫皆铝铃浂簧?,最后他們的好奇心和愛美的心理,都得到了滿足。 現(xiàn)如今,這些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已逐漸退出我們的生活,但她的文化內(nèi)涵始終如一,她依然代表著中國人崇尚團圓、和諧、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艾里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