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是一種悟性極透的思維定位。一個人如果達到了這一境界,定然是大徹大悟,可以直面人世間的風風雨雨而義無反顧了。 嵇康被司馬氏以莫須有罪名準備砍腦殼之時,鎮(zhèn)靜自若,視死如歸,當場操琴彈了一曲《廣陵散》,并仰天長嘆:“《廣陵散》于今絕矣!”這是一種面臨死亡的淡然。 包拯為官一生清廉 ,從不詢私。曾當眾鞭打犯了法的舅舅,被后人傳為美談。即使是臨終前,包拯也依然嚴以遺訓,他說:“后世子孫仕官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身;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我志,非我子孫!”這是另一種面對死亡的淡然。 明代監(jiān)察御使楊南金,因與當朝權貴劉瑾作對,遭到陷害,憤然說:“不做此官罷了,豈為權奸屈乎!”遂解衣拋冠,拂袖而去。并立下“刁詐脅不動、財利惑不動、權豪撼不動”的誓言。這是一種剛直不阿的淡然。 清代的鄭板橋,44歲考中進士。自從考上秀才至中舉人、進士歷時三朝,他幽默地說:“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蔽迨畾q時鄭板橋才得任山東范縣令。面對如此遭遇,鄭板橋泰然處之。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淡然。 嵇康、包拯、鄭板橋之事是從有關冊籍上查閱到的史實,而楊南金是我的同鄉(xiāng)。他的故里我曾游歷過,有關他的傳奇,也還聽到過一些。他面世的淡然,確實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然,我的這篇短文中寫的淡然不是做“老好人”,而是一種人格力量的展示。當今的時代物欲橫流,能夠對名利不動心者確實是鳳毛麟角。名利能吃靈魂,名利能毀人性。君不見,在名利的誘惑下,有人鋌而走險,殺人越貨;有人貪臟枉法,行賄受賄……利欲達到了熏心的程度,此類人的所作所為,勢必成為社會的一大毒瘤。這與淡泊處世者的心靈世界的純凈美好,相去實在是太遠了。 “為人處世重名節(jié),立命安身薄利祿”。淡然,這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這種美,需要一切熱愛人生、熱愛生活的人們去苦苦修煉。(蘇金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