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遠行的七林旺丹同志 官大官小不要緊,在不在職都一樣,只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行。 ——七林旺丹的話 已進初夏,昆明的天氣仍似冬末,乍寒乍暖。那些居住春城幾十年的“老昆明”說,寒流來襲,無常的氣候。 4月8日(星期五),云報客戶端在“春城晚報”發(fā)布了一條令人傷痛的消息:“被譽為‘雪山雄鷹’的民兵英雄七林旺丹因病醫(yī)治無效,于昨日凌晨零時40分在云大醫(yī)院不幸逝世,享年82歲?!必谋冗@天氣還寒冷。 4月11日上午9時,七林旺丹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昆明殯儀館油管橋服務站舉行。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王樹芬,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總工會原主席江巴吉才,云南軍區(qū)原司令員姚雙龍,西藏軍區(qū)原副司令和志光,省政協(xié)秘書長劉建華,迪慶州委書記顧琨、州長齊建新等省、州領導參加遺體告別儀式。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發(fā)來唁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卯穩(wěn)國、青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訚柏、省政府黨組成員張登亮等領導送來花圈。省委辦、省人大辦、省政協(xié)辦、省委組織部、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省藏區(qū)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民宗委、省老干局、省總工會等省級各相關部門進獻花圈。在昆迪慶籍鄉(xiāng)友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對這位生活在平凡人中間的英雄的悼念。 七林旺丹,男,藏族,1935年8月生,香格里拉市東旺鄉(xiāng)人,1952年12月參加革命,195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在中共麗江地委、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民委、迪慶州政協(xié)工作,1997年6月退休,是中共九屆、十屆、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他豐富的革命經(jīng)歷令人敬服。 七林旺丹同志把一生都獻給了黨和人民革命建設事業(yè),為各族人民翻身解放、脫貧致富、民族團結作出了不懈努力。青年時期,他是全國知名的民兵戰(zhàn)斗英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又帶領翻身農(nóng)奴學大寨,成為建設邊疆的模范人物。即至晚年,仍具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愧是一心一意為革命事業(yè)奮斗終生的老共產(chǎn)黨員。一位英雄遠行,當然會有那么多的領導和群眾自發(fā)趕來為他送別。 七林旺丹同志一生為黨和人民做的好事,早已傳遍高原大地,老幼皆知。其中,血染雅哈雪山的英雄壯舉、帶領新聯(lián)人民改天換地學大寨的先進事跡,將傳揚千秋萬代! 血染納雅雪山 約在1955年上半年,我國西南地區(qū)大小涼山及康南地區(qū)的反動頭人,為了抗拒民主改革,發(fā)動武裝叛亂。1956年下半年,戰(zhàn)火蔓延到迪慶境內。入冬,中甸全縣處于“山雨欲來風滿樓”狀態(tài),特別是東旺,更是敵人爭奪的焦點,有鄉(xiāng)城、稻城一帶被打散的土匪糜集在這里,鼓動叛亂。中甸縣委分析了東旺復雜的局勢,決定由縣長孫致和率領工作隊到東旺開展工作。10月21日,孫縣長率工作隊23人從縣城出發(fā)。23日,民警中隊在隊長霍良翰帶領下半途趕上工作隊,擔任保衛(wèi)工作。25日,到達側庸辦事處。當晚,躲藏在民房中的土匪向工作隊駐地鳴槍示威多次。在當?shù)厝罕姷闹С窒?,工作隊站穩(wěn)了腳跟,邊整訓邊開展工作,還爭取了一些上層靠攏政府。 1956年12月7日,中央慰問團到達中甸。鑒于東旺地理位置特殊,形勢嚴峻,決定由麗江地委委員和萬寶、中甸縣副縣長汪學鼎和公安局長趙寶鶴等人組成慰問組,由42師工兵營派一個排武裝護送到東旺開展慰問活動。1957年1月中旬,慰問結束后和萬寶留在側庸辦事處,統(tǒng)一指揮東旺的各項工作。反動分子害怕群眾發(fā)動起來后會孤立他們,挑釁活動更加囂張起來,3月11日,東旺通往縣城的電話線遭破壞,工作隊與縣里失去了聯(lián)系。分散于各村寨的工作隊員和民警一共80多人集中到側庸辦事處,守點待援。3月18日,叛匪千余人集結在側庸周圍,雙方對峙,冷戰(zhàn)不斷,工作隊駐地的水源被切斷。24日,大打正式開始,我方犧牲3位同志,駐地被叛匪全面包圍。26日,霍隊長下樓到牛房挖水井,被敵人槍彈擊中負傷。在這危難關頭,和萬寶、孫致和等領導研究決定派人突圍,取小路繞道翻過納雅山到翁上區(qū)政府求援。商定送信人選時,孫縣長認為在辦事處任通訊員的七林旺丹最適合:“旺丹為人樸實誠懇,在辦事處工作多年,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不計較安危得失。”但旺丹對小路不熟悉,決定動員老民出身的扎詩翁博與他同行。“這人流氓習氣太重,不太可靠,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也只好用他了?!保▽O致和:《東旺被圍記》,1987年1月定稿) 28日凌晨一時左右,在漆黑的夜色和戰(zhàn)友們沖鋒槍、步槍、機槍的掩護下,兩人打開大門貓腰向密林中沖去。臨行前,孫縣長讓旺丹把步槍留下,帶上一支十響槍、18發(fā)子彈和一枚手榴彈,還親手把寫好的信縫在他的棉褲夾層里。此后發(fā)生的事情,七林旺丹在2005年由白喬正、和吉昌、柏林德代筆定稿的回憶錄中有詳細記載,原文抄錄如下: “我們整整在密林中走了一夜,次日早晨6點左右,我們翻過了格雨雪山。我們不敢走大路,繼續(xù)繞山走。到晚上,10點左右,來到一座橋邊。......過了橋,我心里安定多了,因為前邊就是翁上,那里住有工作組,進入翁上地界就好比到了解放區(qū)。到了夜里四點左右,我們倆爬上了納雅雪山。扎詩翁博問我:‘你有沒有槍,有沒有信?’我說:‘沒有,只叫我們口頭報告,是口頭信?!疫@樣說,是因為臨走時孫縣長再次告誡我信就縫在棉褲里,要絕對保密,即使你被敵人抓到了,他們也搜不著信?!?/p> “大約離雪山頂3公里處,我們坐在雪坡上休息,我一面抓雪當水吃,一面吃糌粑。這時,他發(fā)現(xiàn)我身上帶有槍,問:‘你的槍好不好?’我說:‘這槍是領導交給我的,好不好,你就不要管了。’他又說:‘我跟你出來送信,給我看看總可以吧?!艺f:‘子彈已上了膛,要注意?!褬屇眠^去擺弄著看,我也看著他,怕他槍走火。一會,我轉身去收拾東西,準備繼續(xù)趕路。想不到就在我轉身時,他突然開槍了。第一槍打中了我的右手,第二槍打在我的肚子上。我急忙搶槍,他驚慌連扣扳機,叭叭叭叭叭剩下的5發(fā)子彈全打在地上。此時,我拿著壓下的槍管,他拿著槍座相互爭奪起來。他發(fā)現(xiàn)子彈沒有了,就伸手去拔刀,但他的刀子被楚巴裹住抽不出來。我一手繼續(xù)搶槍,一手按住槍管,兩人狠命地廝奪起來。這時,他露出真面目說:‘你跟著漢人,我今天就要殺掉你。’聽了這話,復仇的怒火頓時涌上我的心頭,我用負傷的右手抓住他,左手去掏手榴彈和刀,刀拔不出來,手榴彈倒拿出來了。我大罵他:‘你這個暗藏的敵人,今天我死了也要消滅你!’說著,我左手高舉手榴彈使盡全身力氣,狠狠朝他頭上砸去。他叫了一聲,順著雪坡滾下去了。我扭開手榴彈蓋子大聲說:‘今天你跑不了啦,我一定要炸死你!’說著,我定睛一看,雪坡下是一條長著冷杉樹的箐溝,樹叢很密,扎詩翁博不見了。等我去追扎詩翁博,走了不幾步,就感覺傷口鉆心地疼,用手一摸,血一滴一滴地流了出來,腸子也摸著了。......我捂著傷口繼續(xù)往前走,剛走了50公尺就昏倒在雪地上,一切都不知道了。我不曉得在雪地上睡了多少時間,等我醒來時,雪地上流了一灘鮮血,右手也抬不起來了。我慢慢把藏靴上的布帶子解下來擦去傷口上的鮮血,把布帶緊緊扎在肚子上,繼續(xù)往山頂上爬去。我爬一陣,昏迷一陣,醒來了,再繼續(xù)爬……這時,已有一天多沒有吃東西了,昏昏迷迷的,好像再也不能堅持了。但我心里想著80多個同志的生命就在我的身上,再疼再流血,我也要堅持爬到翁上。我昏倒了10多次才爬上坡頂來到翁上上村。見到一個放羊的女人。我問她:‘村子里有沒有工作隊,你給區(qū)里報告一下,我是東旺辦事處來送信的,我受傷已經(jīng)走不動了?!贝掖遗芑卮遄訄蟾婀ぷ麝犎チ?。不一會,楊國昌、孫吉瑪、松銀巴等七八個工作隊員就趕來了,他們用擔架把我抬到了區(qū)政府。......”(這時,已是七林旺丹離開側庸第三天的上午。) 七林旺丹經(jīng)部隊醫(yī)院搶救,脫離生命危險。 七林旺丹受傷住院,此后發(fā)生的事情他不可能完全知道。斗爭形勢瞬間萬變,自東旺與縣里失去聯(lián)系后,于3月26日四十二師工兵營在白孝基營長率領下從縣城趕往東旺。31日凌晨,側庸解圍。工作隊4月4日才知曉七林旺丹的確切消息。后來媒體報道雖有些出入,旺丹帶傷送信的事實卻有歷史作證。正如孫縣長所言:“七林旺丹不顧危險,毅然接受這艱巨任務,而且受了傷還把信送到翁上區(qū)政府,這精神是可貴的。七林旺丹同志是有功的?!保ㄍ白ⅲ?/p> 1959年,七林旺丹被原昆明軍區(qū)命名為“雪山雄鷹”,中央軍委授予他“全國民兵英雄”稱號,還獎勵了一支半自動步槍。這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的事跡在全國廣為傳頌,還被編入了各地的中小學教材。 改變新聯(lián)河山 東旺公社新聯(lián)大隊位于雪山峽谷之中,山高坡陡箐深,土層薄,巖石多,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群眾生活來源主要靠村邊每人不到三分的水澆地和一些廣種薄收的山地所產(chǎn)的糧食和少量牲畜、經(jīng)濟林木的現(xiàn)金收入,十分貧困。1962年初,從云南民族學院學習歸來的七林旺丹被任命為新聯(lián)大隊黨支部書記。他暗下決心:苦熬不如苦干,只有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發(fā)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盡快改變這山窮、水窮、人更窮的落后面貌,廣大藏民才能過上幸福吉祥的日子! 1964年,黨中央發(fā)出“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號召,中甸縣立即響應,掀起了以“治山治水、改田造地”為主要內容的農(nóng)田基本建設。在開展“農(nóng)業(yè)學大寨”過程中,七林旺丹同志帶領新聯(lián)大隊社員,以民兵為骨干,興修水利、墾荒造田造地,大種經(jīng)濟林木。組織了“老愚公班”、“鐵姑娘班”等群眾組織,在巖石堆里造出大小梯田78塊,計30畝?;鹑咨a(chǎn)隊社員揹土5萬多背,改造了一塊2.8畝的最大梯田。據(jù)統(tǒng)計,全大隊新修水溝22條(長14.5公里),增加灌溉面積982畝。架設積肥單軌木溜10條,積肥功效提高3倍。建水塘3個、攔河壩820米。架積肥鋼溜索23根,總長25.9公里,提高積肥功效5倍。在東旺河邊的懸崖絕壁上修筑了通往邊三村(指新聯(lián)大隊最邊遠的巴拉、色蔥、贊茸3個自然村)的人馬驛道,使邊三村群眾徹底改變了過去因雪山阻隔與外界交往困難的狀況。還在東旺河上架橋,修了水電站,讓電燈代替松明照明,脫粒、磨面也用上電能,大大解放了勞動力,實現(xiàn)了跨世紀的飛躍。到1972年全大隊新造梯田梯地775畝,糧食總產(chǎn)量由1963年的803581斤增至1410721斤,每人平均有糧1014斤,徹底擺脫了“吃糧靠返銷”的歷史。 新聯(lián)大隊的先進事跡,在中甸縣、迪慶州得到總結推廣,后來逐步推廣至麗江地區(qū)(當時迪慶州歸麗江地區(qū)代管)乃至全省。迪慶州提出了“遠學大寨,近學新聯(lián)”的口號。當時,全州生產(chǎn)隊以上的基層干部幾乎都到過新聯(lián)參觀學習,同時還接待了來自全省各地參觀團1萬多人次。人們問起新聯(lián)成功的經(jīng)驗時,旺丹回答:靠的是大寨精神!他到北京開會,曾與陳永貴有過交往,又到大寨取經(jīng),對永貴大叔始終充滿敬佩之情。他在新聯(lián),就是以陳永貴為榜樣帶領廣大社員戰(zhàn)天斗地的。(盡管他們當初那種戰(zhàn)天斗地創(chuàng)造的奇跡后來曾被一些人譏笑過甚至否定過,但是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的科學致富并不排斥中國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然,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響,“新聯(lián)經(jīng)驗”難免打上時代的烙印。)我們更從七林旺丹身先士卒、不畏艱難的模范行動,看出他一貫保持的英雄本色。 1969年,《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聯(lián)合發(fā)表《雪山雄鷹》專文,表彰七林旺丹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先進業(yè)績。1970年,《新聯(lián)——雪山峽谷大寨花》百余幅新聞圖片先后在廣州第27屆中國商品進出口交易會農(nóng)業(yè)學大寨館和云南省農(nóng)業(yè)展覽館展出,先后有80多個國家及港澳同胞兩萬多人次和云南省內外各族代表近8萬人次參觀。其中不乏外國政要,還有《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等知名人士。新聯(lián)名揚中外,七林旺丹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 至今健在并親眼目睹新聯(lián)大隊變化的迪慶人,忘不了七林旺丹當年常講的一句話:“望著滾滾奔騰的金沙江,怎能忘記雪山上的源泉;新聯(lián)由窮變富,最根本的是靠黨的領導?!逼吡滞囊粋€農(nóng)奴成長為人民的干部,離不開黨的培養(yǎng)。這句發(fā)自肺腑的話,說的是他永遠愛在心窩里的新聯(lián),還道出了赤子對慈母的感恩之情,正因為此才有了他一生跟黨走至死不回頭的堅定信念和行動。退休后,他把組織關系轉回新聯(lián)。他經(jīng)常生病住院,人回不去,就不定期向黨組織寫“思想?yún)R報”。 偉大出自平凡 七林旺丹永遠銘記黨和中央領導的關懷,他曾先后23次到過首都北京,8次受到過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周總理還多次和他親切交談過。我們曾聽他講述過他與中央領導、省委和軍區(qū)首長相宜相融的故事,但他從來不把這些經(jīng)歷當大紅袍披在身上。旺丹出席“九大”從北京歸來住在麗江賓館,我們幾個從迪慶到麗江寫政工會議材料的“老熟人”去看望他。一見面他就拿出一支鉛筆讓我們分享他的幸福,他說這鉛筆是毛主席親手用過的,他要珍藏一輩子。我們被他的樸實和熱情深深感動,也真正分享到他的幸福。此后,他在各種崗位上任領導職務,位尊權重,卻不忘親情人情,仍然是家鄉(xiāng)人的“阿吾旺丹”。在人生道路上,他曾經(jīng)立下的誓言卻一字不變:“我是黨的人,我永遠只跟著黨走!”當年他負重傷仍堅持完成領導交給他的送信任務,后來為改變新聯(lián)的窮困面貌努力工作,這都是他踐行誓言的具體表現(xiàn)。從那時起,鋼鐵般的誓言伴隨他生活幾十年,直到晚年從不改變。 七林旺丹沒有離開我們。他是矯健的雄鷹,永遠在雪山頂上飛翔?。钤鲞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