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回頭看見你的笑顏,所有心事都拋開了。夢中遙遠的故鄉(xiāng),我最深的眷戀。 我的故鄉(xiāng)迪慶地處“三江并流”腹心區(qū)。這里不僅以地形地貌多樣性,氣候垂直立體分布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聞名于世,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聞名遐邇。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留下了遠古人類的文明。自然和歷史的滄桑熔鑄了絢麗多彩、底蘊深厚、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 尼汝,意為“陽光照耀的地方”。它既有青藏高原寬廣的山巒,又有橫斷山脈高俊幽深的峽谷。它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神秘之地,有著與原始森林和諧相處的人與動物,這里有保存完好的多種氣候生物群落,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被考察“三江并流”的聯合國專家稱為“世界第一村”。 在尼汝,放眼四周青山,異常寧靜,只有尼汝河水在深谷間隱隱喧鬧,淡淡的香氣隨著涼爽的風撩撥著人們的心,一切都靜謐到了極點,純粹到了極點,夢幻到了極點。 尼汝藏民主要以畜牧為主,畜牧業(yè)在尼汝村經濟中起著骨干作用,是他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用品,紡織業(yè)代代相傳已成為尼汝藏族傳統(tǒng)的家庭手工業(yè)。 關于尼汝紡織的起源,流傳著一個如何傳入當地的美妙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尼汝有一對夫婦,丈夫很愛妻子,家中大小事都不愿讓妻子做,久而久之,妻子因無事可做,悶得慌,于是常在外亂逛。時間長了丈夫再也忍受不了妻子的行為,常常為此鬧得夫妻不合。丈夫決定去西藏做生意,到西藏后他看到文成公主在教當地婦女織毯子,樣式精美,色澤鮮艷,心想:這可讓妻子學著織,有了事做她就不會覺得無聊了。于是買了毯子帶回家,到家后對妻子說:“以后我們不能再這樣在吵鬧中過日子了,應該好好過,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說著,把帶回的毯子給她看,讓她學著織,并對她說:“從今以后我們要分工明確,重活由男人來做,輕活由女人來做。”并給妻子做了套輕易便攜的紡織工具,妻子看著樣品反復研究,通過多次實驗,聰明的她將樣品上的單線改為雙線織法,織出來的毯子比原樣厚重,經久耐用,防寒保暖,于是就這樣代代相傳下去。 之后,在尼汝全村,所有婦女都能編會織,女孩子從小受父母熏陶,口傳心記,手把手學習紡織,當時還流傳著“女人不會紡織就不算女人”的說法。尼汝藏族紡織業(yè)是一項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實用性強、觀賞價值高的藏族傳統(tǒng)工藝,它以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世代相傳,在迪慶可算一絕。 可在向周圍人介紹這一民族文化時,許多人表示不熟悉甚至從未聽說過。這說明在經濟發(fā)展的情況下,生態(tài)文化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許多文化正在快速地遠離我們,許多我們過去陌生的生活方式迅速地傳播進來。本土文化有的被同化,有的被異化,有的被淡化,甚至有的被取而代之。這種現象和趨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對生態(tài)文化加以保護和修復,尤其要加強對民族風情的恢復,對民俗的尊重,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留住我們最深最濃最純的鄉(xiāng)愁。因為,一方風土一方民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丹珍拉姆/文 張國華/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