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孝樹 俗話說“七月早、九月遲,八月采藕正當(dāng)時?!闭f的就是每年的立秋過后,碧綠的荷葉漸漸變老,此時正值蓮藕成熟之際,白白的蓮藕根莖粗壯,肉質(zhì)肥嫩,汁多甜脆,清香濃郁,脆嫩爽甜,既可生吃,又可熟食。這個季節(jié)整個山村都被那各種各樣的炸藕盒、藕酥鍋、藕丸子、藕餡水餃等藕制品包圍,特別是那濃香四溢的藕煨湯,就是尋常百姓家中最佳美食,入秋之后喝湯最養(yǎng)生。 中秋過后正是蓮藕豐收的時節(jié),農(nóng)諺說得好“七月菱角八月藕”,農(nóng)歷八月是采藕人最為忙碌和辛苦的日子,采藕除了耗費很大的體力,還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一條完整的藕通常五六節(jié)連在一起,一米多長。采藕人的功夫好不好,就看能不能把一枝長長的藕完整地采出來。采藕時既不能重也不能輕,重了會把藕采斷,斷藕灌進水和淤泥,這樣的藕做出的菜會有一股子淤泥味,而且藕會因為氧化而迅速變成褐色,既壞了品相,賣不上好價,也影響保存。剛采出來的藕用水洗凈,咬一口,脆嫩香甜,比起上等水果并不差分毫。 采藕時,采藕人身穿一件皮制的不透水的“連衣褲”。撐著船到湖中,皮衣見水后質(zhì)地變軟,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運用自如。經(jīng)常采藕的人,憑借多年練出的“腳感”仔細探摸、精準丈量淤泥中的蓮藕。判斷好蓮藕的長度及走向,采藕人用腳尖將藕身周圍的淤泥切開,探下身子,手腳并用,將淤泥移走。找到藕枝后,還要找到合適的藕節(jié),然后用力一踩,一枝鮮藕便從根上斷下,再用腳將藕挑出水來,抓一塊藕上的黑泥,涂在斷口外,以免灌進水去。因為藕內(nèi)有空氣,能夠浮在水面上,否則就會沉入水中。 采藕的“老江湖”知道,挺立在水面上的荷梗不少是“光桿司令”,只有那些形如筷狀、梗刺尖利的荷梗下,才長著白白胖胖的蓮藕。能夠從露出水面的藕芽兒分辨出尖牙兒、腰芽兒和巴芽兒三種不同的芽兒。一般來說尖芽兒長在蓮藕前尖上,腰芽兒長在蓮藕中節(jié)上,巴芽兒則長在蓮藕末段。尖芽兒從上向下采,順著腰節(jié)兩頭來,最后藕巴再斷開??梢哉f做一個合格的采藕人不是個簡單的事情,既要有持久的體力和嫻熟的技巧,還要有老道的眼力與沉穩(wěn)的性格,才能踩出完整漂亮的蓮藕。 如今,采藕人用上了高壓水槍輔助踩藕。采藕人的腳試到藕節(jié)后,用水槍將周邊淤泥沖散,能比較輕松地將藕拽上來。一天下來一個人能采一千多斤藕,當(dāng)然水槍沖擊力強,一不小心就把藕芽打掉,還會傷及藕皮。 聽到大街小巷到處叫賣蓮藕的聲音,讓我的記憶又回到了從前,那熱火朝天的采藕場景時常在我的腦海里重現(xiàn),已成為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