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故鄉(xiāng)的原風景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程志開 發(fā)布時間:2021-10-09 11:05:02


 (四)山路彎彎

故鄉(xiāng)就像一片樹葉,被光陰碾平了放在沖江河西岸山林的縫隙里。

隔河望去,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就像葉脈將村里的田地、房屋、山林連在一起,形成一片不規(guī)則的葉子。

小時候,村里的路由小路和馬路組成,小路較為筆直,主要供人行走,省時但費力氣,“上坡喘,下坡軟”,走不慣的人上坡上氣不接下氣,下坡雙腳打顫,但對于我們這些山里長大的娃兒,走山路很輕松,連爬帶跑可以跑幾公里去鄰村看電影。

年輕人走路更不費力氣,他們可以摸黑過河去看電影或者跳葫蘆笙,也可以背上沉重的背子在山路上健步如飛。

馬路是相對寬闊和平整的大路,主要供馬匹、牛等大牲口通行。馬路從山腳下的小河邊在村莊和田間蜿蜒而上,村里養(yǎng)了很多馬匹,分散養(yǎng)在農(nóng)戶家里。養(yǎng)殖犁牛和馱馬的人每天都可以記工分,也可以增加積肥量,給隊里記工分,年底就按工分分糧,增加收入。

每當村里使用馬匹運輸糧食等物資時,山路上行走的馬幫是逶迤的,有時候頭騾和尾騾的距離相隔上千米。

小伙伴們都喜歡聽山間傳來的馬鈴聲,“叮叮當當”就像精心演奏的協(xié)奏曲。

此時,村里的馬鍋頭就會把馬匹打扮得十分精美,特別是走在前面的三匹馬,披紅戴綠地盛裝出行。它們的馬鬃被精心地編出有彩色布條摻雜的辮子,額頭上戴著一個個鏡子,像是春風得意的新郎。

看馬幫出行最佳的位置是坐在村莊的山坡看河對面“貓鼻梁”上的馬幫?!柏埍橇骸钡鸟R路有四十多道拐,馬幫行走時蔚為壯觀。

“貓鼻梁”因為山脊陡峭,從山腳到上面的村莊之間是一個接近七十度的陡坡。坡的一側是一個大深溝,另一側的山坡更加陡峭,遠遠望去就像貓的鼻子而因此得名。過去,在沖江河的東岸從橋頭通往營盤坪子、麥子坪、松坪子主路就是沿著沖江河逆流而上,這也是至今在故鄉(xiāng)的小河邊留存下來而沒有遭到毀壞的一段茶馬古道。

坐在河西的山坡上,我們喜歡看“貓鼻梁”上來來往往的馬幫,每一匹馬都看得清清楚楚,也可以聽見馬吹響的馬鼻。

寒冬臘月,對面村子有人討媳婦時,接親和送親的隊伍也會在“貓鼻梁”的山路上行走。根據(jù)馬匹的數(shù)量和馱在馬背上的棉被、木箱等物件,我們能初步判斷嫁娶人家的家境。那時,接親隊伍派幾匹馬一般由嫁方配送的嫁妝彩禮決定,多的時候五六匹、少的時候一兩匹。路很遠或者經(jīng)濟條件好的人家,新娘或者新郎還可以騎馬,那個陣勢就會成為河兩岸人們長久談論的話題,因為這樣的情景畢竟不多見。

后來,包產(chǎn)到戶,村里很多人家都養(yǎng)馬匹,一來可增加肥料,二來山村人需要馬匹的時候很多,需要馬匹提供運力。糧食產(chǎn)量增多了,村里沒有面粉機,加工小麥面粉需要到對岸村子的時候,馬匹的重要性特別突出。這時,每到農(nóng)歷六七月,馬幫又壯觀地行走在山路上。每逢遇到村里人要去對岸磨面時,家家戶戶的馬匹就會集中起來,一家人一天要完成一年的磨面活計,這時十多匹馬就會一起馱著小麥或面粉行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

在沖江河千百年來的切割下,山腳下的溝壑很深,河兩岸的人可以清楚地聽見對方說話,但走路卻需要大半天。

我曾天真地夢想著有一天來個仙子,用手比劃,河上就出現(xiàn)一座大橋,小伙伴們可以用三五分鐘的時間跑到對面親戚家摘果子吃,但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放假回家,我就要在父親、大姐他們的示范下學會備馬鞍,憋一口氣把六七十斤的馬馱子抱起來放到馬背上拴穩(wěn)。趕馬不僅是男人們的事,女人、小孩們都要學著當趕馬人。

記得小弟十一二歲的時候,家里養(yǎng)了一匹小馬,我家的土地在一公里多的半山坡上,那里的土地一年一熟,主要種一點蔓菁、苦蕎、洋芋。

收蔓菁的時候,小弟就當趕馬人,馬背上馱著兩個竹籃,每天他一個人牽著馬要馱三趟。到高山上,母親在馬背的竹籃子里裝滿蔓菁,小弟就邁著細碎的步子牽著馬韁繩跑在山路上。回到家里,他一個人下不了馱子,就搬個凳子,站在凳子上把蔓菁一個一個地拿出來放在地上。路上要穿過森林,還有幾堆墳,小弟有點害怕,父親就給他佩了一把尖刀壯膽。

從記事起,我家的房子是一所矮小的土墻房,1975年,為改善家里擁擠的居住條件,父母親投入到修屋大事中,又托人從劍川買來瓦片堆放在山腳下的公路邊。當時,馬匹是集體的,農(nóng)戶無權支配和使用,又擔心瓦片丟失和破損,我們一家人就決定自己背瓦。父母和年齡稍長的哥哥、姐姐都背上大籃子,我們年紀小的就坐在瓦堆旁看守,全家用了兩天兩夜才把瓦片全部背到家里。

等我上了小學,村里人從學校旁的打場開始修建拖拉機路,村民們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沿著山腰一鋤一鋤地挖路,遇到大石頭就會放炮炸開障礙,用了近一個月時間挖了六七百米的路,然后在山腳下的把一輛拖拉機部件拆開,背的背、扛的扛,運到打場重新組裝,村里也有了第一輛拖拉機,“突,突,突”的聲音成了最動人的樂章。

后來集體解散了,拖拉機也在時光里消失了影子,人們又開始人背馬馱的日子。

在縣城參加工作后,我覺得自己有一點矯情了,每一次想念親人打算回家時,從山腳下到老家的一里多山路總是讓我猶豫不決。有時候買兩坨奶渣背著回家走到半山腰就會有無數(shù)次沖動,想把奶渣沿著山脊?jié)L下去,因為背著東西走山路,背上的包會隨著步子增加越走越重,等到了家里,又喘又渴,累得坐下就不想起身?;爻菚r,山路陡峭,光走不行還必須小跑才好,等到跑到了公路邊,雙腳不停地打顫,運氣不好搭不到車時,傍晚還得爬山回去第二天又跑下來。

于是我一直盼望著有一條車路能到達村里,可以開車或者搭車回家,這個愿望隨后果真實現(xiàn)了。進入新世紀,村里投工投勞建起了一條細長彎曲的土路,底盤高的車可以到達村里,村里人的日子隨著道路的通暢一年一變化,馬匹幾近消失,我把回家的辛苦包袱放下,與故鄉(xiāng)的距離又近了很多。

  后來的日子里,車路修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并全面實現(xiàn)硬化。遠遠望去,公路就像山村的一根根血管,連接著每一戶人家,而山路就像毛細血管一樣形成一張血管網(wǎng)。往來的物資都在汽車的引擎聲中進進出出,一座座嶄新的院落,在陽光下洋溢著祥和的味道,這是山村獨有的味道。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澤仁拉姆

上一篇:雪山精靈

下一篇:孤 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