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退休那一年,做了一件令全家人乃至左鄰右舍敬佩又唏噓的事兒。他坐火車去了一千多公里的銀川看望我三哥,返回時居然買了一輛半舊的三輪車從銀川一路騎行回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60歲的父親在路上足足騎行了近兩個月!這可是妥妥的千里走單騎! 對于父親這個幾近不可思議的舉動,人們感嘆父親的身體健康以及父親敢想敢做的勁頭,敬佩父親那種不懼千里騎行辛苦的精神。只有母親和我們兄妹能理解其中的原因,那就是一輩子節(jié)儉的父親是為了節(jié)省回來的路費才買輛二手三輪車騎著返回。從父親對我們的解釋中也印證了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他說:“從銀川坐火車回來路費要200塊錢,我買這輛二手三輪車才50塊錢,我又買一些針頭線腦和小孩玩具拉著,走一路賣一路,我不僅不用花錢買車票,還掙了幾百塊錢,你們說我這趟路程是不是很劃算。” 母親問父親一路吃飯睡覺是怎么解決的。父親笑著輕松回答,他買一個茶瓶放在三輪車上,從一個地方出發(fā)之前,他會找個地方裝一瓶開水帶著,同時買一兜饅頭帶著,餓了,就用開水泡饃放點鹽吃。夜里他住干店。所謂干店,就是店家只提供一張床,被子蓋自己的。父親買了一床被子,每晚睡覺時一半被子鋪身子下面,一半被子蓋身上,好在那時是五六月份,天氣也不太冷,為了節(jié)省住宿費,一路上他就專門尋每晚收費一兩塊錢的干店住。 雖然父親說得很輕松,但是從他的吃住情況來看,他的行程和乞討無異。想想父親一路的艱辛,看著又黑又瘦的父親,我和母親都心疼地哭了。我們一起責怪他,為了省200多塊錢的路費,騎著三輪車走那么遠的路,吃不好睡不好,萬一出事了可怎么辦。 父親笑笑說:“能出什么事!你們忘了,我是醫(yī)生,有什么毛病,在路上我自己買藥就治好了。你們看,我這不是好好回來了?!?看著父親臉上憨憨的笑容,我們哭笑不得。 父親節(jié)儉在左鄰右舍、親朋友好中是出了名的,他在外面工作時,一日三餐總是能簡單就簡單,幾乎沒買過葷菜,衣服也是穿了一年又一年。如果我們兄妹給他買件新衣服,他總是生氣地讓我們退掉。我們說他對自己太苛刻,他總是對我們說,以前過慣了苦日子,現(xiàn)在雖然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但是也不能忘記過去的苦日子,能節(jié)儉的一定要節(jié)儉,人不能忘本啊。 儉,德之共也。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父親一輩子節(jié)儉成習,他時時教導我們也要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任何時候都不能鋪張浪費。我們也把父親的話當作家風家訓一直恪守著,同時我們也會把勤儉持家的家風家訓一代代傳下去,因為父親已經(jīng)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