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來到村子,在孩子們扎堆的地方安頓下來。他們大都挑著擔子走村串巷。擔子的一頭是一個小柜子,柜面上放著一個圓木盤,上面畫著寬窄不等由圓心向外呈輻射形的格子,格子里面寫著“猴子”“大公雞”“關公”等。圓木盤中心有一個固定了線軸的轉桿,轉桿的頂頭垂一根小針,轉桿停止跳動時,小針指向哪個格子,就中哪個獎。當然,獎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幾率也越低。 擔子另一頭,是一個小炭火爐。上面支著一口銅鍋,里面熬著飴糖,下面還有幾個抽屜,用來放原料、竹簽和木炭。吹糖人一到,孩子們就像炸了鍋,“轟”地一聲圍攏過來,隨即又嬉笑著跑回家中。我也回到屋里尋覓,找一些廢棄的塑料、牙膏皮,去向師傅換糖人。 母親正在家里忙著蒸年糕、蒸餑餑,濃濃的年味,四處彌漫著。吹糖人,一般在大年初一或初三來到村子,大人們也會過來圍觀。母親在家里和奶奶嘮年景,鄰家大嬸湊上前來說笑。我揣著甜蜜的心事,手里拿著可換糖人的物料跑出去,母親還會塞給我?guī)讐K錢的零錢,這時,我感到過年真好,還會想,那吹糖人,一定是被年邀請來的。 我從人群里擠過去,“咯咯”地笑著,撥動轉桿,說來也巧,常常會中一個“糖人猴子”。吹糖人師傅,將加熱的飴糖揪下一團,揉成圓球,再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糖棒猶如細管,師傅立即吹氣造型。 師傅的手法準確迅捷,糖人的造型簡潔生動。眨眼間,一個手持金箍棒的“孫猴子”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還有“關公”“大公雞”以及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等,生動極了。 吹糖人變戲法一般的技藝,讓我們看得入神,接著是一片熱烈的歡笑聲。我和小伙伴們,手拿著晶瑩剔透的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喜慶的年節(jié)里,忘情地快樂著。 這是我童年記憶里的事情了。 天滾著天,月滾著月,年滾著年,時光就這樣匆匆地過去了。在逝去的時光里,我總會喚起一些美好的記憶和淡忘已久的歡樂,更憶念那難以忘懷的民間手藝——吹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