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應(yīng)該從了解它的文化入手。對于獨克宗而言,其餐飲文化獨具特色。 獨克宗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zhèn),是滇藏茶馬古道的要沖。說到茶馬古道和獨克宗,自然會想到茶文化,不過在我們闡述獨克宗茶文化之前,有必要對茶葉何時成為中國人的飲品作一番說明。 獨克宗和茶的淵源 傳說茶起源于神農(nóng)氏時期。《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碧瞥鑼W(xué)家陸羽在《茶經(jīng)》中亦有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繼神農(nóng)氏傳說之后,我所看到的文獻資料里面,確切地記載茶的書籍應(yīng)該是漢代王褒所撰寫的《僮約》。王褒的《僮約》撰寫于漢宣帝三年正月十五,從“筑肉臛芋,膾魚炰鱉,烹茶盡具,已而蓋藏”和“牽犬販鵝,武陽買茶”兩句話可以看出,漢代人已將飲茶看作是一樁很重要的事情,茶已成為日常的重要飲料,而且已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廣為流通。到了公元780年,陸羽撰寫的《茶經(jīng)》3卷涵蓋當(dāng)時與茶有關(guān)的一切知識,包括種茶、茶的用途、制茶方法、茶具與沖泡方法等,該書是中國茶文化的里程碑之作。 從晉至唐,茶已經(jīng)成為風(fēng)靡全國的一種飲品,而茶文化在宋代得以興盛,普及至街頭百姓。到清朝時期,六大茶類健全,最終形成了富于特色的中國茶文化。我們之所以在此追述茶葉在中國出現(xiàn)的歷史,主要目的是要追究茶葉出現(xiàn)在涉藏地區(qū)的歷史以及藏族飲茶的歷史。 茶葉興起于唐朝盛于宋代,唐朝是吐蕃走向歷史舞臺的時期,也吐蕃和中央王朝關(guān)系最為緊密的時期。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于公元六世紀(jì)后期,它南起云南茶葉主產(chǎn)區(qū)思茅、普洱,中間經(jīng)過今天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進入西藏,藏族對茶葉的認(rèn)知,大概率始于唐朝。獨克宗開設(shè)茶馬互市后,大規(guī)模進行以茶葉和馬匹為代表的貿(mào)易往來,茶葉成為了獨克宗藏族群眾最主要且最具代表性的飲品,也形成了當(dāng)?shù)氐牟栉幕?/span> 獨克宗的酥油茶 茶葉進入涉藏地區(qū)后,藏族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將油脂和茶葉混合而成的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群眾每日必備的飲品,寒冷的時候可以驅(qū)寒,吃肉的時候可以去膩,饑餓的時候可以充饑,困乏的時候還可以清醒頭腦。茶葉中含有維生素,可以減輕高原缺少蔬菜對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酥油茶的出現(xiàn),應(yīng)該是和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guān),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長冬無夏,酥油茶制作簡單,又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能量,因此在涉藏地區(qū)盛行。 藏族嗜茶如命,一些生活在獨克宗的藏族人家一日三餐都要飲用酥油茶,部分人家還有吃夜宵的習(xí)慣,而此時同樣少不了酥油茶的身影。在獨克宗,還有在婚事、喪事等宴席上,將酥油茶列入中午飯招待客人的習(xí)慣。獨克宗人到野外勞作時同樣會帶上制作酥油茶的器具。無論多忙碌,總要抽出時間打上一壺茶。在獨克宗人的待客之道中,酥油茶自始至終占據(jù)主要地位。但凡有客人進家門,寒暄過后主人家便邀請來客進入廳堂。拿出茶具熬制酥油茶,并且配以相應(yīng)的食品,一邊閑聊一邊飲茶進食。獨克宗人對酥油茶的熱愛可以用一句話來總括:那就是餐餐不離酥油茶。 說到酥油茶還不得不提一下它的主要原材料——酥油。酥油是藏族飲食之精華,主要來源于牛奶。在獨克宗以及周邊村寨,都有飼養(yǎng)牛羊的傳統(tǒng),獨克宗之外的周邊村寨,都有自家的牧場。建塘鎮(zhèn)出產(chǎn)的酥油,一般分為牦牛酥油和黃牛酥油。所謂牦牛酥油,就是從牦牛牛奶中提取出來的酥油,黃牛酥油就是從黃牛牛奶中提取出來的酥油。盡管從兩種不同牛奶中提取出來的都是酥油,但牦牛酥油味道更香醇。 制作酥油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首先,牛群需要有專人負(fù)責(zé)放牧。當(dāng)天氣漸暖時,放牧的人要將牛群趕到海拔更高的牧場去,等到天氣變冷時再回到壩區(qū)。對牦牛而言,所處的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溫度太高或太低對產(chǎn)奶量和牛奶的品質(zhì)都有影響。夏季草豐水茂,牛兒膘肥體壯,是產(chǎn)奶量最高的季節(jié),酥油的產(chǎn)量也最大。負(fù)責(zé)放牧的人除了放牧,還要擠牛奶、打制酥油、制作奶渣等。擠好牛奶之后,將足夠的牛奶倒入專門的木桶里,利用茶杵上下不停攪動,這個過程很費體力,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待攪動一定時間后,牛奶中的油脂就會逐漸漂浮在最上層。將這些油脂撈出來,放入干凈的冷水中,油脂逐漸凝固,將其一點點捏成餅狀就制作完成一個酥油餅。 對獨克宗人來說,茶葉和酥油同樣重要。因此在過年、過節(jié)時,他們還有將酥油作為禮物和禮品送給親戚、長輩的習(xí)俗。 獨克宗人制作酥油茶的用具包括茶桶、茶罐、木盒等。茶桶大多是木質(zhì)的,據(jù)獨克宗上了年紀(jì)的老人回憶,過去他們都是純手工制作茶桶。用工具將圓木中心的木屑挖出,但不能完全掏空,要在圓木底部預(yù)留幾厘米,一個茶桶就做好了。隨著社會進步,各類電器層出不窮,電動打茶機也隨之出現(xiàn),但我個人還是喜歡用茶桶打茶,我認(rèn)為手動打出來的茶更醇香。 還有一種茶桶,制作方法與木缸類似。首先選擇適合做缸壁的木材,用柴刀或者是專用工具將木材劃為多片長度、寬度、厚度相同的木板,接下來用壓迫的方式,將這些木板彎成一樣的弧度,再將這些弧度一致的木板一一拼裝為圓形桶狀,再依次用幾道竹篾從上到下將這些木板箍緊,茶桶就制作完成了。 制作好茶桶還沒完,還需要制作茶杵。茶杵最關(guān)鍵的部件就是茶塞,茶塞是一塊厚度在5厘米左右、直徑與茶桶自身的直徑差不多的圓形木塞。在加工好的圓形木塞中部鉆出一個適合安裝杵棒的圓孔,再將杵棒一端插入圓形木塞中部的圓孔固定住,茶杵就做好了,這時才真正宣告茶桶的制作最終完成。 制作酥油茶,除茶桶外,還得有用來熬制茶水的茶罐。一般我們喝茶都是用開水沖泡,而制作酥油茶的茶水,則是在專門的茶罐中煮沸的。獨克宗人煮茶水的茶罐一般是黑陶茶罐,也稱“居罐”。居罐并不是隨便就能制作的,它是用當(dāng)?shù)匾环N特殊的土做坯,用流傳幾千年的技術(shù)燒制而成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種可以在火塘里燒、在各種電器上使用茶罐相繼出現(xiàn),現(xiàn)在不少獨克宗人用不銹鋼茶罐來煮茶水,與使用黑陶茶罐相比,省去了生火的麻煩,也更省時。不過傳統(tǒng)的黑陶茶罐依然受獨克宗人歡迎。 制作酥油茶還有一樣?xùn)|西不可或缺,那就是木盒。獨克宗人使用的木盒一般有兩種形狀,一種是長方形的,另一種是圓形的。長方形木盒中間有一塊隔板,一邊用來放鹽,另一邊用來放茶葉,獨克宗人也將其稱為鹽巴盒或是茶葉盒。圓形的木盒直徑要長于酥油的直徑,因為在獨克宗,這種圓形木盒是用來盛放酥油的,當(dāng)?shù)厝艘卜Q其為酥油盒。 喝酥油用的茶具獨克宗人稱之為“搖居”,“居”在藏語中是壺罐的意思。搖居根據(jù)材料可以分為黑陶搖居、鋁質(zhì)搖居、銅質(zhì)搖居、搪瓷搖居等。搖居不光用來斟茶,也可以用來斟酒、斟牛奶、斟酸奶水等。一般而言,在平時家庭用餐中,大多數(shù)獨克宗人不太使用搖居來斟茶,但在舉辦各類宴席時就得正規(guī)使用搖居來斟茶。 上述都是居家制作酥油茶時所用到的相關(guān)用具,如果在田間地頭干活或是到山林中砍柴時想制作一壺酥油茶喝,還得用上褡褳。褡褳是用布料縫制的,在同一塊布料的兩頭各縫制一個口袋,外出的時候,人們只要將褡褳放在自己肩上,或者是系掛在腰部,再或者直接放在馬背上,就能很方便攜帶需要的物品了。褡褳是趕馬人的好幫手,為他們走南闖北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