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吉林省臨江市是東北邊陲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城區(qū)有兩條河,東頭的叫東河,西頭的叫西河,分別在城南匯入鴨綠江。小時候我家住在城區(qū)東邊,母親常常帶我去東河洗衣服,那是童年的我最快樂的事。 那時候,河水清得跟井水一樣,渴了可以掬起來喝。成群的小魚兒在河里自在地游來蕩去。母親放下裝滿臟衣服的大盆,找一塊好用的石板,一刻不停地浣洗起來。我忙不迭挽起褲腿,把一條毛巾的兩頭系上疙瘩,再將毛巾撐鼓起來,當(dāng)作漁網(wǎng)撈魚。撈夠了魚,便跳到河里,無師自通地練習(xí)游泳。 那時沒有洗衣機,家家的衣服都到就近的江河邊去洗。我眼前經(jīng)常是這樣一幅場景:河岸邊都是洗衣服的人,一個挨著一個,一直延續(xù)數(shù)百米遠。河水清清,嘩嘩流淌,伴著嘭嘭乓乓的搗衣聲,在很遠處就能聽到。浣洗過的衣服在河邊的卵石灘上晾曬出一片斑斕。 后來我參加工作,單位就在離東河不遠處。上下班我騎著自行車順河堤沿岸而行,伴隨我的,一直是清清流淌的河水和陣陣不絕于耳的搗衣聲。 然而,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那清清的河水和不絕于耳的搗衣聲消失了。河水漸漸變得污濁,來河邊洗衣服的人也愈來愈少……據(jù)說,河水的上游建了一家皮革廠,排放的污水讓本可以飲用的河水變得連衣服都不能洗,當(dāng)然,也剝奪了孩子們戲水的樂趣。 再后來,我去了外地工作。雖說節(jié)假日時也?;毓枢l(xiāng),可少有心情去河邊轉(zhuǎn)轉(zhuǎn)。印象中東河那渾濁的樣子早已深入腦海。一提起河水,自然就沒了興致。 前年,在故鄉(xiāng)生活的岳母突然病倒在床,我和妻子回鄉(xiāng)護理老人。那段日子,我每天都會抽空到戶外散散步,這才有了與東河重新親近的機會。 讓我驚訝的是,東河已經(jīng)大大變了模樣。原來低矮的土壩被高高的石壩所取代。過去每到汛期,暴漲的河水很容易對土壩造成威脅,甚至局部會有水漫進城區(qū)。如今這堅固的石壩足有四五米高,任河水怎樣暴漲泛濫也不會有水患之憂。壩上已修筑成平坦的人行道,長長的綠化帶草木蔥郁、青果綴枝。再看河水,經(jīng)過治理,正一步步變回先前的清澈。站在壩上,扶欄瞰望,偶爾可見魚兒在水中自在游弋,這讓人頓生驚喜。 更讓人驚喜的是,有一天,我散步剛剛走到一處橋附近,老遠就聽見河邊傳來嘭嘭乓乓的搗衣聲。這聲音讓我感到莫名的興奮和親切,仿佛瞬間回到了童年……來到近前,只見一段裸露著卵石的河灘上,緊挨著坐著十幾個洗衣服的人。這場面已是多年未見了,現(xiàn)在看到,真感覺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我知道,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這些洗衣人的家中都有洗衣機,大可不必再做這樣的原始家務(wù)勞動。他們一定是抵不過這清澈河水的吸引,為的是在河邊覓得一份自然原生態(tài)的舒爽,尋一種與水相觸相伴的親近感覺……一時間,水流聲、鳥鳴聲、搗衣聲、說笑聲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曲諧美的樂曲,在河面上飛蕩。 是啊,水清了,過去被破壞的生態(tài)正在漸漸恢復(fù)原有的樣貌。日子越過越好的人們,也越來越懂得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愈加珍惜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光。 (載《人民日報》2023年7月17日第2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