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見字如面》是在五月某個陽光明媚的周末午后,我悠閑自得地靠在座椅上,在陽臺感受著陽光灑在身上的愜意滋味,拿在手里的玻璃水杯顯得格外孤寂,總感覺缺點什么,一拍腦袋我就頓悟了,該看本書,既品茶又品書豈不兩全其美?很湊巧,書架顯眼位置放著的就是《見字如面》,我被這本書的簡介迷住了:收錄31封來自不同階段女性的往來書信。心想,這應該是一本難得的讀物,那我就一探究竟吧! 劉娜,除了是本書的作者之外還有一個身份——心理學專家,她的寫作語言很接地氣且情感真摯,一改我對心理學專家的刻板印象。書中,作者的回信更是情真意切又不失專業(yè)水準。來信人群涵蓋初高中女生、女大學生、已婚婦女、上班族女青年,大家的煩惱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恰到好處地直觀反映出平凡女性各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困惑,而作者的回信以暖心又設身處地替人著想,直擊讀信人的內心。 在學生來信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大學生。本該處于沒有煩惱、勇敢追夢年紀的她,在來信中寫道:“我的弟弟長期在父母棍棒教育之下,叛逆越來越嚴重,成績也一落千丈。父母一直忙于火鍋店生意而疏于照顧和關注他,讓原本乖巧可愛、成績優(yōu)秀的小男孩,慢慢變得不服管教甚至染上網(wǎng)癮,這讓身為長姐的我感到痛心不已。弟弟非常希望和我一塊生活,遠離父母,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請求解答?!?br style="text-align: left;"/>當讀完來信,我腦海中立刻浮現(xiàn)她本人視角的場景,心頭一顫,這位大學生不僅是長姐,她還要擔負起母親的角色,她悟出了現(xiàn)實教給她的最深刻道理:普通人家的孩子必須好好學習才能有出路。她在學業(yè)和弟弟的教育之間掙扎,誰曾想過,她也正值追夢的最佳年華,而原生家庭的困境讓她不得不替整個家庭的未來著想。讀到此處,我長嘆了一口氣,生活并非一帆風順,也常有電閃雷鳴。如何改觀?此時,我也陷入了無限的糾結中:夢想不能丟棄,親人不能不顧…… 作者在回信中直言,這真是一個善良而有責任心的好女孩,她是姐姐,也是“媽媽”,既讓人敬佩又使人心疼,究其根源,恰恰是父母教育的漏洞。她懂事地將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而沒有意識到是父母的不重視才讓弟弟走向叛逆。她也是學生,有自己的學業(yè)和生活,很顯然,帶弟弟上學是不可行的選擇。接下來需要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方面,及時、坦誠地面對面和父母談心并勇敢指出他們的錯誤;另一方面,為弟弟分析利弊,讓弟弟意識到努力學習的重要性;最后一方面,學會積極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 我豁然開朗,這樣看來,她的問題也迎刃而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是關鍵,造成弟弟厭學和自甘墮落的罪魁禍首是父母。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备改傅难孕信e止會對尚未成年的孩子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此外,打壓式教育帶來的惡果在眾多新聞報道中早已有血淋淋的教訓:孩子萌生輕生想法、陷入抑郁癥漩渦中無法自拔,甚至將矛頭對準雙親、引發(fā)血案。父母再忙碌,也需要適當摁下暫停鍵,多留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當然,父母賺錢養(yǎng)家也是非常辛苦和不易,雙方需要理解包容,攜手探索適合雙方的化解矛盾之法。 這一個她,也激起我萬千思緒:這不僅是一個她,更是千千萬萬個她的縮影。讓讀者了解到現(xiàn)實的殘酷。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無可避免的,正如季羨林老先生在他的回憶錄中曾寫道:“誰都不曾知曉,我其實原本是個活潑開朗、非常好動的孩子,后來因為家里變故,將我送到親戚家中生活,我愈加變得沉默寡言和不善言辭?!边~克爾·杰克遜亦是如此,他的童年在無數(shù)場歌舞訓練中度過,壓抑和疲倦貫穿了他的整個童年生活,這也正是他成名后花重金在自家修建游樂園的重要原因,他想彌補童年的缺憾。但在一檔訪談節(jié)目中,他毫不避諱地說:“我以為我的童年缺憾會圓滿彌補回來,可是并沒有,游樂園應該在童年才完整,我卻再也回不到童年?!?br style="text-align: left;"/>我想,既然人們沒辦法改變原生家庭,那何不勇敢改變自己,這并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蛻變計劃”,這是一項由內而外的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層層突破的修行。研究表明,人們要想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需要遵循21天法則。與此同時,也需要我們突破舒適區(qū)、直面挑戰(zhàn),行差踏錯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原地踏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成長的修行沒有快進鍵,也沒有后退鍵,行走的每一步都是未知數(shù)。既然路在前方,腳下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我們親身丈量。其實,每個人都是追求品質生活的藝術家,以書為伴,將喜怒哀樂化作多種顏色的調色劑,才能給一紙空白、單調機械重復的生活增上一抹亮色和創(chuàng)意涂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