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降一物。藥是病的克星。那么誰是藥的克星呢? 有了孩子,家里總會存些常用藥。給它們找一個好的“住所”,避開它們害怕的東西,它們才能在你需要的時候為你盡力。 1、怕陽光 代表藥物:維生素、抗生素 避免方法:避光存放 西藥是化學制劑,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加速藥物的變質。特別是維生素類和抗生素類藥,遇光后顏色會改變,藥效也會降低,甚至會變成有害、有毒的物質。 比如最常用的維生素C片劑,如果在變質后服用,就會使人產生膽結石。孩子常用的魚肝油也很怕光,遇光后藥效會降低。 2、怕熱 代表藥物:抗病毒干擾素 避免方法:低溫、冷藏 藥物的化學反應會隨溫度的上升而加快,溫度每上升10℃,化學反應速度就加快2~4倍,因此一般藥物都應該放在20℃以下的地方保存。 而一些特殊的藥物,比如抗病毒的干擾素、增加免疫力的丙種球蛋白等,應該放在2℃~15℃的冰箱冷藏保存,否則容易降低藥物的功效,甚至發(fā)生變質。 3、怕冷 代表藥物:糖漿類、外用乳膏劑 避免方法:室溫保存 不是所有的藥物都需要低溫保存的。比如小兒止咳糖漿、抗感冒糖漿,如果放到溫度過低的冰箱里,會降低藥物的溶解度,出現所服的藥物和標注的藥物濃度不符合的情況。還有皮膚外用的乳膏劑,如果溫度過低,會導致基質分層,影響藥物的均勻性和藥效。因此這類藥放在室溫下保存就可以了。 4、怕燙 代表藥物:酶類、益生菌類 避免方法:溫水送服、低溫保存 孩子常用的藥物中,有兩類最怕熱水燙。一類是助消化的酶類,比如小兒胃蛋白酶、多酶片。另一類是治療腹瀉的益生菌類藥物,比如媽咪愛、金雙歧。 這兩類藥物,前者是蛋白質成分,高溫下就凝固壞死了;后者是有益的微生物,高溫會把它們燙死。所以,吃這兩類藥要用溫水送服,并且注意低溫保存。 5、怕蟲子 代表藥物:膏、丹、丸、散類中藥制劑 避免方法:一次少買 中藥制劑很多都做成膏、丹、丸、散等中成藥,蜂蜜是做這些制劑常用的添加劑。中藥很容易生蟲,所以最好一次別買太多。 6、怕潮濕 代表藥物:阿司匹林 避免方法:密封保存 有些藥物非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如兒童類風濕常用的阿司匹林就是一種易吸潮的藥。它吸潮后會分解成水楊酸和醋酸,具有強烈的酸性,對胃的刺激性大大增加,嚴重的還會導致胃黏膜出血。 7、怕微生物 代表藥物:糖漿類 避免方法:擰緊蓋子,短期服完,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相當一部分給孩子吃的藥都做成了糖漿,比如小兒止咳糖漿等。這類藥物中因為加入了糖,孩子喜歡吃,可一些細菌也很喜歡。如果蓋子擰不緊,細菌就容易進入并滋生。 所以,服用這類藥物,不要讓孩子用嘴直接對著瓶子喝,而要先按刻度倒到碗里或杯子里。用完后要擰緊蓋子,而且最好在短期內服用完。如果時間隔太久,即使沒有過期,也不要給孩子服用了。(來源: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