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云南省民族文化之鄉(xiāng)葉枝鎮(zhèn)(上) 查不朵嘎冰川。 從地圖上看,維西縣地處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三江”并流腹地,葉枝鎮(zhèn)則處于腹地的心臟地帶,故稱之為“三江”之心。 自古以來,葉枝就是滇藏“茶馬古道”上商品的重要集鎮(zhèn),傈僳族特色文化的發(fā)祥地,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共生共榮,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獨特,人民勤勞淳樸,素有“滄江明珠”的美譽,是“滇藏茶馬古道”上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地,擁有旖旎的自然風光和燦爛多彩的民族文化。茶馬古道風光美,“三江”之心名勝多,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葉枝,分享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盛宴吧。 珍稀植物鴿子花。 傈僳族文化發(fā)祥地的標志——音節(jié)文字 到葉枝旅游,游覽哇忍波故居,了解他所創(chuàng)造的傈僳族音節(jié)文字,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 1900年,哇忍波出生在葉枝鎮(zhèn)政府駐地北部8公里的新洛米俄巴村。哇忍波自幼家境貧寒,常隨其母親勞動或外出逃荒度日。10歲至12歲時,曾跟隨巫師學過東巴、尼扒,掌握了一些念經(jīng)祈禱、占卜和祭祀鬼神活動的知識。13歲時父親病故,家里只好將一塊干地典當來治喪,作為典當契約的是一塊刻著三轉(zhuǎn)三道記號的木板,意思是日后用三塊銀元贖回。后來哇家去贖地時,對方強詞奪理按自己的意圖解釋木刻的符號,結果使哇家白白損失了一筆大錢財,這事對哇忍波觸動很大。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他萌生了由自己來創(chuàng)造一套本民族文字的想法。 1923年10月17日,哇在麥田里撿回一塊質(zhì)地細軟的滑石片,便拔下別在氈帽上的縫衣針,試著寫畫文字符號。此后,哇每天堅持寫寫畫畫,對創(chuàng)字進行深入思考,解決難題,歷經(jīng)6年之久,寫滿12本文字符號,終于創(chuàng)造出了傈僳族音節(jié)文字為流傳方便,哇忍波還將所創(chuàng)造的文字編成 長短不一而又大致押韻的291句按順序?qū)懴聛恚闶墙虒W用的識字課本。教學時,哇先領大家讀音,待讀熟以至完全背誦后,再一字一句地教學生對照著讀寫字形。音節(jié)文字的推廣,主要在民國十八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的一段時間。這套文字在社會上流行之后好長時間,尚無一個確定的名稱,直至建國以后,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等著的《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概況》對它作了評價,并就其有關問題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廣泛的研究后,指出:“這是一種音節(jié)文字,沒有字母,一個形體代表一個音節(jié)”。 傈僳族音節(jié)文字主要在葉枝、康普及巴迪、白濟汛范圍推廣,掌握文字的有300余人。該文字計有近千字。一篇文字讀寫順序是:從左往右讀寫,不分段,不提行,從頭至尾一氣進行下去,不用任何標點,讀時按文意停頓。 傈僳族音節(jié)文字在社會上推行之后,人們把它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直至建國以后,有的生產(chǎn)隊還用它記工分、帳目,有的地方甚至將它用于寫對聯(lián)、廣告。1983年以來,還有人將它寫成條幅,參加州縣舉辦的書法藝術展覽并獲獎,但它最大的功績,在于以它為載體保存了一批珍貴文獻資料。葉枝一帶的傈僳族中,本來就保留著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哇忍波作為當?shù)丶捞靸x式的第20代主持人,用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節(jié)文字記錄了24部祭天古歌,現(xiàn)部分收藏于迪慶州民族博物館內(nèi)。這些史料還涉及天文、歷法、神話等方面,其中繪有的三幅八卦太極圖,以12生肖標示方位,而運行方向則與現(xiàn)在普遍流傳的太極圖相反,經(jīng)研究認為,這種八卦圖是從羌人繼承下來的,它同樣能夠表示季節(jié)的變化。傈僳太極圖的發(fā)現(xiàn),對于探討先天八卦的方向及太極圖在天文學上的意義,均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哇忍波保存下來的文獻中,有一本《一年天氣情況測算結果》的小冊子,用12地支標月份、以鼠月開頭,豬月結尾,與我國古代歷法中的“周古建子”相同。文獻中的神話傳說,記錄了開天劈地,宇宙洪荒洪水泛濫及人類起源的故事,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本民族的古老傳說。 同樂村。 茶馬古道重鎮(zhèn)的見證——葉枝土司衙署 葉枝土司衙署位于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城北86公里的葉枝村,為歷代納西族世襲土司王氏官邸,自清乾隆年間始建,經(jīng)歷代王氏不斷完善至清光緒年間形成現(xiàn)今規(guī)模。 歷史上,葉枝境內(nèi)曾存在過一個顯赫一時的家族——王氏家族,王氏屬納西族,其祖先為木土府所委“木瓜”,即納西軍事首領,受康普禾氏大管軍節(jié)制,并與禾氏家族有婚姻關系。改土歸流時,王氏封外委世職,后因禾氏無嗣接納縣境的楊玉科,并率土練隨楊玉科鎮(zhèn)壓杜文秀回民起義,多歷戰(zhàn)陣,以軍功封賞游擊職銜,戴花翎,其子延昭得授土都司銜,王氏因而聲名大振,一躍而居全境土司之冠。光緒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康普土司兼頭人喃珠因受教案牽連被革職,葉枝土都司在襲土司王國相則因“保教保民有功”加受貢山土弁,并賜以三品頂戴,六品軍功,從此取代了康普喃珠土司對怒俅地區(qū)的管轄權,成為怒江、瀾滄江上游地區(qū)的主要管民土司。僅葉枝地區(qū)就占有良田肥地11500畝,有佃戶668戶。每年收糧達20多萬斤,并擁有二百多匹牲口的馬幫進行貿(mào)易。王氏土司為鞏固和完善其土司政權,還自定法律,自立公堂,設置具儀仗,自設監(jiān)獄,豢養(yǎng)土司武裝。 民國二十七年,即公元1938年,王氏土司第九代傳人王嘉祿正式承襲世職,并被國民政府先后委任為“江防大隊長”、“三江司令”等職,因功績顯赫,云南省長龍云曾贈以“保障功高”匾額一塊。加之王氏土司利用藏傳佛教在瀾滄江地區(qū)的影響,施行政教合一,多次捐資修建壽國寺、蘭經(jīng)寺、達摩寺、來遠寺、普化寺等佛教寺院,壽國寺的七代活佛當中,有五個是王氏后裔或親屬,如第四代活佛高馬登子是王延昭的兒子,五代活佛共楚是王國材的兒子,六代活佛阿喜是王文政的兒子。著名的為抗擊法寇而捐軀的馮子才手下大將,民族英雄楊玉科則是王天爵的養(yǎng)子,成為王氏家族最得力的后臺。壽國寺、蘭經(jīng)寺等寺廟的武裝,常和王氏土司武裝合二為一,統(tǒng)一聽從土司指揮,進一步加強了王氏的統(tǒng)治力量。 王氏土司以其強大實力和威懾一方的氣勢,統(tǒng)轄范圍包括現(xiàn)迪慶州、怒江州所轄的瀾滄江、怒江、獨龍江流域,遠及西藏、高黎貢山、印度及緬甸密支那一帶。王氏土司是明清以來“茶馬古道”貿(mào)易的主要組織者和保護力量,系藏漢結合部的主要跨國土司。 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土司能在國危民難之際,成立抗日御悔隊伍,到中緬邊界防御并于國民27年專門鑄造鐵界界碑一批,上鑄“北路土司界”字樣,派人秘密運往王氏在獨龍江一帶的管轄邊界設埋,成為中印戰(zhàn)爭及1960年中、緬堪界時的唯一依據(jù),為祖國的領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國三十六年,即1947年,王氏因與葉枝三青團爭權奪利,在省政府及麗江專員公署與三青團相互控告,是年12月,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陳立夫致函云南省政府主席盧漢,要求逮捕懲辦王嘉祿。1949年,王嘉祿被殺,顯赫一時的王氏封建家族至此衰落。 葉枝土司衙署的建筑分南北兩套二進大院,座東向西。南為三方一照壁一院和三間二層斜樓一幢。北為大門、碉樓、會客廳、公堂、廂房、各三開間樓四合院,黑神殿、經(jīng)堂、監(jiān)獄、馬廄、后花園等。建筑主次分明,自成院落、門窗格扇做工精巧。土司府四周原筑有圍墻,四角建成碉樓,現(xiàn)圍墻已毀,碉樓僅存北向兩座。整個建筑總占地五十余畝,建筑面積約為33500多平方米,有大小近兩百間房舍。經(jīng)“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和自然剝蝕,現(xiàn)北四合院,除兩座碉樓、廂房、大門還保存尚屬完整,其他建筑毀壞,倒塌嚴重,但仍然輪廓分明。四合院落為土司府會客、公堂及住房,抬梁式結構,硬山頂。通四闊12米,進深10.2米、四屋檐下均有走廊。東樓與南樓轉(zhuǎn)角又建二間隱蔽樓房,并蓋有樓頂花園,樓層鋪有地磚,屬土司頭人住所,裝飾華麗。東樓有6級青石臺階,臺階兩側(cè)各立一石獅,樓下梁頭、柱頭、格扇窗均有各種雕刻,工藝精細。樓前院內(nèi)天井12×12米磚鋪院壩。碉樓面闊12米,進深10米,有10×10米青磚鋪天井,西為品字形照壁,整座土司府建筑具有納西民居的風格。 (未完待續(xù))(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