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聞美麗云南的大名,那里有著講不完的神話傳說,有著說不盡的民族故事,有著看不夠的風土人情。四月里的彩云之南一行,時間雖短,但印象頗深,采擷片段與大家共享。 三角梅 在春城昆明,鮮花可能是最不起眼的商品,各種各樣的花卉讓初到昆明的人應接不暇,價錢也是相當便宜,難怪云南十八怪中有一說法“鮮花當菜賣”。所以,當你站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時,見到男女老少手捧鮮花就不足奇了。 昆明有許多讓人留戀的地方,可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那平凡的三角梅,一束束,一株株,在墻角里、在圍墻旁、在柵欄上,含苞欲放,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看見它的身影。三角梅俗稱葉子花,古稱九重葛,原產(chǎn)于南美,是昆明市重要的外銷盆栽花 卉品種之一。它生長習性簡單,只要有適合的土壤、足夠的陽光,就能全年生長,四季開花。離開時我很想帶走一株三角梅,后來想,它或許只有在昆明的土地上生存才是最美最靚的。 石林 從昆明坐車兩小時左右,就來到聞名中外的喀斯特地質(zhì)地貌圣地——云南石林。1200畝的面積里,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地下石林等景區(qū),“林”密峰高,勝景云集。石連著石,石外有石,一個比一個險,一景比一景奇,令人嘆為觀止,不愧是天下第一奇觀。 因游覽時間很短,只有走馬觀花。景區(qū)規(guī)模之大、造型之奇,讓人留戀忘返?!扒рx一發(fā)”、“極狹通人”、“石屏風”、“一線天”、“拇指峰”、“天外來客”……還有許多說不清名稱的奇石奇景,讓人目不暇接。石刻上的名家墨寶還來不及細細端詳,便被游人擠到了別府洞天。峰回路轉(zhuǎn)處怪石當?shù)?,扶桿直上時寸步難行。想當初“云南王”龍云手書“石林”的時候,不曾料想到現(xiàn)在石林的繁華吧? 大理 大理有著這樣一首謎語詩:“蟲入鳳窩不見鳥,七人頭上長青草;細雨下在橫山上,半個朋友不見了。”謎底就是大理著名的“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風花雪月四景。 下關風的形成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的斜陽峰和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便成了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上關花是“朝珠花”傳說中的一種奇花,據(jù)記載元朝時尚存,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跡了?,F(xiàn)在的上關花是指木蓮花,大理境內(nèi)隨處可見。蒼山雪是因蒼山的海拔較高,山頂氣溫低,積雪長年不化,故此聞名。洱海月源自洱海與月,風和日麗的夜晚走在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萬頃銀濤,何等壯觀。在游船上憑欄聽風,遠眺蒼山崇圣寺(即金庸小說里的天龍寺),三塔清晰可見,不禁令人遙想起段家皇室在晨鐘暮鼓中的虔誠修行;蝴蝶泉邊的“金花”唱著動聽的歌謠。坐在船艙中,看白族小伙跳著民族舞蹈,品著白族姑娘泡制的三道茶,感覺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漫漫人生。 麗江 沿著曲曲折折的公路,心情隨著高原的落差起伏。到達麗江時,一個摩梭族小伙講著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帶著我們參觀麗江古城,領略這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茶馬古鎮(zhèn)。輕輕地走進那古老的城鎮(zhèn)。聆聽著叮當?shù)鸟R鈴聲,走在泛著青光的石板上,看著忙碌的納西族姑娘們在街旁的玉泉河里洗菜淘米,不禁羨慕起納西男人們“詩詞歌賦煙酒茶”的神仙生活。 晚上,街旁溪水淙淙地流著,商鋪的紅燈籠也亮了,四方橋附近,沿著水流排開了桌椅,各方的游客紛至沓來,交流云游的心得,很有四海一家的感覺。夜晚的古城是歡樂的海洋,四方橋是對歌者的天堂,對唱比賽的、放紙船的、拍照的、購物的,不管是企業(yè)老總、白領麗人,還是退休老人、青澀少年,都在唱歌、跳舞、歡笑。直到晚上十一點后,四方橋上才慢慢恢復了寧靜,古城里的紅燈也漸漸地隱去,又是一幅老屋古徑、小橋流水、歲月悠悠的美景。 松贊林寺 汽車在前往香格里拉高原的路上行駛,許多人產(chǎn)生了高原反應。我透過車窗看著高高的雪山,寬闊的草原涌出點點新綠,彎彎曲曲的河水宛如美麗的項鏈掛在美人的頸部。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顛簸,我們來到了松贊林寺。這是一座遠離囂喧的寺院,厚重莊嚴的黃土高墻,古樸的窗框,在煙云籠罩中傳達著肅穆神秘和雄渾。朝拜人手中的轉(zhuǎn)經(jīng)筒輕輕轉(zhuǎn)動,在酥油燈的閃爍中熠熠生輝??上覀兛床欢吧喕貓D”的啟示,也理解不了藏傳佛教的博大高深。下了經(jīng)課的老僧個個氣度不凡。從主殿到八大康參,從殿內(nèi)供奉的大小佛像到寺內(nèi)的吉祥圖案,絢麗的色彩,神奇的雕飾,都彰顯了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底蘊。 碧塔海 碧塔海是迪慶高原上著名的高原湖泊,被藏民譽為高原明珠。湖畔,蒼松古柏,遮天蔽日。湖中孤島上,曲徑通幽,花香鳥語,四周長滿杉樹和杜鵑,春夏之季,杜鵑花競相開放,如一美麗的花環(huán)鑲嵌在島上。據(jù)說杜鵑花凋謝落入湖中,湖中的游魚食后昏醉,翻著白肚皮漂浮在水上,這便是有名的“杜鵑醉魚”奇景,可惜我們來得不是時候。 花腰傣 云南省哀牢山下紅河谷畔的民族奇葩——花腰傣,是我國傣族中一個特殊的群體。 花腰傣相傳為古滇國王族的后裔,“傣”字前面加“花腰”,顧名思義,一定是因腰部異乎尋常的服飾而得名。的確,那里的傣族姑娘身穿雍容華貴、具有獨特造型和強烈視覺美感的服飾,令人叫絕和傾倒。她們的服飾由自織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繽紛的纓穗、銀鈴、銀泡、銀首鐲等組成,層層疊疊,渾然天成,是色、形、態(tài)的完美統(tǒng)一。姑娘們穿在身上,華而不俗,悠然得體。其精湛、纖巧、別致,展示著花腰傣高超的編織技藝和審美水平。 花腰傣不僅服飾美,而且傳統(tǒng)觀念也美。他們擇水而居,對水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們認為,天上的太陽像父親,地上的河流像母親。村寨前面有河,就是母親河。河里流的水就像母親的乳汁,哺育著地上的植物和動物,也哺育著花腰傣兒女一天天長大,一代代繁衍。 花腰傣的圖騰崇拜往往因為姓氏不同圖騰也有區(qū)別,但是,不同姓氏不同圖騰大多只是樹木的種類不一,如漠沙鎮(zhèn)的洪姓崇拜大青樹,而楊姓則崇拜夢枝花樹,等等。他們將這些樹木作為圖騰,是由于這些樹木曾經(jīng)救過他們的祖先,對本姓氏有恩。所以,花腰傣村寨的樹木像神祇一樣受到保護、崇敬和愛戴,生長得格外茂盛高大。于是,花腰傣村寨就呈現(xiàn)出繁花似錦、稼穡秀實、歡歌笑語、牛哞鳥鳴的勃勃生機。 我們每到一個花腰傣村寨,身穿盛裝的花腰傣姑娘都要載歌載舞,歡迎客人的到來。她們那迷人的款款舞步,那神奇耀眼的服飾,那落落大方的甜美笑靨,那銀鈴一樣的原生態(tài)歌聲,都透著水的質(zhì)地。 花腰傣的婚俗也似水一般的天然。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十三至十五,是被譽為東方情人節(jié)的“花街節(jié)”。這幾日,姑娘們穿上鑲有銀泡的艷麗服裝,戴上首飾,背上秧籮飯,由寨中最具有名望的女人帶領走上街頭,與翹首等待的“小卜帽”們相親。若雙方中意,小伙子便立刻拉上姑娘跑到樹木濃密的深處,傾吐愛情,互贈禮物,一起吃秧籮里的“情人飯”。 花腰傣,臣服于水,膜拜于水,追隨于水,從而形成了水的姿態(tài)和澄懷,顯示著水的品格和美好。 啊,水一樣的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