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納西族民居建筑的構架類型 納西族民居建筑一般為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斗式構架、壘土坯墻、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廈子)。納西族民居以木結構為骨架,形成土、石、磚、木混合構造體系。構造種類眾多,房屋造型多樣,內容豐富獨特。每種構架都有其名稱,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悶樓、兩步廈、明樓、蠻樓、騎廈樓、兩面廈七種類型。 平房類構架 根據瓦屋面下覆蓋空間的大小,平房類構架分有三種:無廈平房構架,即小平房;有廈平房構架,即平房;削京(金)后京大平房構架,即兩面廈大平房。 悶樓類構架 悶樓類構架以底層廈子、頂上有無數板面作為區(qū)分,有三種構架形式:悶樓大辟、悶樓走京、蠻悶樓。悶樓無腰檐,房屋較矮小,三間一坊有一通道可過人。 兩步廈構架 兩步廈的納西語意叫“兩節(jié)樓”,其含意為平房頂上再加一層,從平房演進為樓房。兩步廈有廈子。 明樓類構架 兩步廈構架減去廈子部份,即為明樓。明樓體量較小,“四合五天井”中的耳房由明樓構架組成。 蠻樓類構架 此類構架的廈子在樓層下,農舍中常作草樓,樓層可儲存更多的東西?!芭荞R轉角樓”式庭院由它組合而成。 騎廈樓構架 兩步廈構架廈子結構完全與樓層空間脫離,蠻樓類構架廈子全在樓隔層下,而騎廈樓構架介于兩者之間,廈子的一半在隔層上、另一半隔層下。其特點比蠻樓明亮,樓上空間利用率比兩步廈好。因此,無論是農舍還是城鎮(zhèn)居民,采用此種構架的占絕大多數。 兩面廈構架 顧名思義,兩面有廈的樓房屋。它是組織多進多套庭院的花廳或過廳房屋,兩面廈能夠靈活地滿足所面向兩院各坊房屋的造型保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