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武警官兵在滾落的巨石上艱難前行。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攝 北川中學劫后余生的孩子們用齊唱國歌迎來災后的第一課,電視畫面中,戰(zhàn)斗在汶川的志愿者身穿“我愛中國”的短袖衫揮汗工作,在天安門廣場,在成都人民廣場,在西安人民廣場,成千上萬為地震死難者默哀后的人們,眼含悲淚振臂高呼:“中國加油!”“中國萬歲!”這一切,讓這些天一次次為災區(qū)人民傷痛流淚的人們,再一次熱淚涌流。 這不再是悲痛的淚,而是深沉的淚,是堅強的淚,是對我們多災多難祖國升華的愛。 突如其來的災難,日日夜夜的搏斗、流淚、援助和拯救,至痛與大愛,慘烈與悲壯,給我們民族一次特別的精神洗禮。 面對災難,人們驀然發(fā)現,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那么一份至誠至深的關愛,我們原來生活在一個充滿了善良溫暖的世界。當15名空降兵奮不顧身跳向災區(qū)時,當搶險隊員舍生忘死創(chuàng)造一個個拯救生命的奇跡時,當貴州山區(qū)農婦袁安惠毅然賣掉4支小羊,把相當于她全年收入一半的1000元錢捐給災區(qū)群眾時,這份深愛和關懷,讓13億雙手緊緊相握,讓13億人親如一家。 5月21日,一位男青年在天安門廣場上高舉國旗。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山崩地裂,大難當頭,我們身邊的平凡人中,竟有那么多舍己救人的英雄。張米亞、譚千秋、茍曉超、吳忠洪,一個個人民教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詮釋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的高尚和神圣。他們的壯舉證明,我們民族先人后己的美好情操,在人們血脈中不絕流淌,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懷,已深深融入人們的靈魂中。 5月19日晚,成都市民在天府廣場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劉海峰攝 面對重大災害,共和國以讓世界震驚的效率,實施了空前規(guī)模的大營救。十幾萬救災大軍從陸路和空中快速調往災區(qū),多種衛(wèi)星實時提供準確災情圖像,各種大型救災機械大顯身手,成千上萬的醫(yī)療人員云集災區(qū)施救,包括生命探測儀在內的多種先進救生設備廣泛應用。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強大國力,支撐起高效有力的救災機制,最大可能地挽救了生命,最快速度地救濟受災群眾。 抗震救災,是一次民族心的凝聚,是一股愛國情的升華。從此,我們對祖國和民族的愛更加深沉。從此,我們不懼任何災難和挫折。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身后,都擁有一個溫暖、關愛、親切和強大的祖國。( 5月19日晚,成都市民在天府廣場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劉海峰攝 面對重大災害,共和國以讓世界震驚的效率,實施了空前規(guī)模的大營救。十幾萬救災大軍從陸路和空中快速調往災區(qū),多種衛(wèi)星實時提供準確災情圖像,各種大型救災機械大顯身手,成千上萬的醫(yī)療人員云集災區(qū)施救,包括生命探測儀在內的多種先進救生設備廣泛應用。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強大國力,支撐起高效有力的救災機制,最大可能地挽救了生命,最快速度地救濟受災群眾。 抗震救災,是一次民族心的凝聚,是一股愛國情的升華。從此,我們對祖國和民族的愛更加深沉。從此,我們不懼任何災難和挫折。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身后,都擁有一個溫暖、關愛、親切和強大的祖國。( 5月19日晚,成都市民在天府廣場悼念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劉海峰攝 面對重大災害,共和國以讓世界震驚的效率,實施了空前規(guī)模的大營救。十幾萬救災大軍從陸路和空中快速調往災區(qū),多種衛(wèi)星實時提供準確災情圖像,各種大型救災機械大顯身手,成千上萬的醫(yī)療人員云集災區(qū)施救,包括生命探測儀在內的多種先進救生設備廣泛應用。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強大國力,支撐起高效有力的救災機制,最大可能地挽救了生命,最快速度地救濟受災群眾。 抗震救災,是一次民族心的凝聚,是一股愛國情的升華。從此,我們對祖國和民族的愛更加深沉。從此,我們不懼任何災難和挫折。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身后,都擁有一個溫暖、關愛、親切和強大的祖國。(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