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6月16日,由于紐約聯儲公布的紐約地區(qū)制造業(yè)指數繼續(xù)下滑導致美元兌歐元匯率走軟,紐約市場油價再度沖擊140美元整數關口,7月份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在盤中交易中最高達到每桶139.89美元,刷新了139.12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但在沙特準備增產等因素影響下,油價在創(chuàng)出新高后一路下挫。 倘若其他國家不隨沙特提高石油產量,國際油價站穩(wěn)130美元并在此區(qū)間盤整的可能性很大,不排除再創(chuàng)新高的可能。美國高盛公司預測在今后兩年內,國際油價將達到每桶200美元。這意味著,我國原油進口成本有可能繼續(xù)上升。 海關總署6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進口原油7597萬噸,增長12.7%,均價689.9美元/噸,上漲64.1%;進口成品油1734萬噸,增長17.3%,均價709.6美元/噸,上漲66.9%。目前,中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水平約有40%的差距,國家對于油價的隱性補貼在2007年已經超過2200億元,占GDP的0.9%。而以目前的國際油價來估計,今年政府補貼有可能超過去年。通過一組數據可以看到這一點:中石化去年第一季度煉油還有43.87億元的利潤,今年首季則大幅虧損254.67億元。 由于擔心加大通貨膨脹壓力,目前,發(fā)展中國家普遍采取財政補貼政策。據悉,剛剛退出OPEC的印度尼西亞政府去年對石油產品提供的補貼高達64億美元,超出政府預算4倍以上。泰國政府的補貼金額也超過40億美元。據測算,印度今年的石油補貼金額將超過29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將達到2.2%。 油價補貼成為拖累發(fā)展中國家財政的一大重負,而這種補貼本身就面臨著諸多質疑。 其一,不利于對節(jié)約能源的積極引導。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同時,價格也對消費需求產生重要影響。當油價居高不下時,很多美國人改變了開車的習慣,而改乘公交車或電動車,但這種狀況在中國并未出現。財政對油價的補貼減輕了消費者的負擔,等于變相鼓勵對石油的消費,不僅加劇了環(huán)境污染,需求的增大也迫使政府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財政進行補貼,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目前,我國成品油供應的增長速度,已經跟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這本身就意味著,財政補貼油價的路子已經走不通了。 其二,財政補貼油價有悖于財政的公共支出原則。公共財政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社會資源配置活動,所謂社會公共需要是維持一定社會存在和正常發(fā)展,必須以社會為單位組織實施的諸多事務的需要,它代表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是家庭部門和企業(yè)部門不愿辦 而又是社會所必須辦的事務。而石油補貼主要是通過全民稅收補貼給政府官員(公車)及高收入者(私家車)。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國公車數量522.1755萬輛。截至2007年年末,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是2876.2萬輛,占全部民用汽車擁有量的66%,財政補貼油價的結果是,鼓勵更多的政府部門與個人去買車或提高車的使用頻率。比如,2007年,公認最耗油、最污染的車SUV在美國銷量下降了22%,而在中國的銷量卻上升了45%。除此之外,全世界各地的交通運輸工具到中國加油,都在分享中國財政對油價的補貼,從而,造成全民福利的流失。 其三,助長投機。由于我國通過財政補貼壓低了油價,為國際熱錢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熱錢助推國際油價上漲的動力更大。同時,一部分熱錢涌入國內,豪賭我國資源價格漲價。不僅熱錢,國內一些企業(yè)也積極囤油,而這正是我國成品油供應量加大部分市場上依然鬧“油荒”的根本原因。 因此,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使得國內油價早日與國際油價接軌,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從短期來看,成品油價格的上調會拉升CPI,但是,由于成品油價格上調抑制了相當一部分消費需求,又能對CPI產生降溫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消除了中間商囤積成品油的動力,使得投機因素對油價的哄抬作用不復存在,同時也消除了國際熱錢投機獲利的預期??傮w而言是利大于弊。 事實上,就連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現在也開始改變一味通過財政補貼油價的做法,而開始采取提價等變通措施。今年5月底,印尼、斯里蘭卡以及我國臺灣相繼宣布提高油價。6月4日,印度宣布將汽油和柴油價格提高約10%。6月5日起,馬來西亞政府對成品油進行不同程度的提價。應該認識到,在國際油價屢創(chuàng)新高的情況下,財政補貼油價的路子已經走不通了,有關部門應該及時對油價作出調整,抑制石油消費需求的過快增長。(來源:上海證券報 楊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