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香格里拉:散落在民間的工藝奇葩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2-07-09 15:28:30

?作為“世外桃源”的代名詞,“香格里拉”很多年來一直深受世人的憧憬和追尋。那巍峨壯麗的雪山,明鏡般的湖泊,深邃而迷人的峽谷,湍急然而玉帶一般蜿蜒在山間的河流,還有那蒼茫千年的原始森林,漫山遍野盛開得如火如荼的高山杜鵑,各種奇異的飛禽走獸……全都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和腳步。

不過,人們在欣賞如畫美景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當?shù)馗髯迦嗣駝?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在漫長的歲月中,由于該地區(qū)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地理特征和其他因素和諧并存及相互交融、影響,誕生了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為黑陶、釀酒、造紙和唐卡等鮮活的民間工藝傳承地和棲息地。這些文明的記憶,無疑是祖先留給后人、中國奉獻給世界的寶貴財富。

為了探尋這些散落在民間的文化財富,我踏上了云南省迪慶州的那片神奇土地,希望深入古老工藝的傳承現(xiàn)場,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那些令人感動而又發(fā)人深思的人文圖景……

1.尼西黑陶——他的家族有至少七代制陶史。每日就著這方光線,拍打拿捏著手中的泥土,制作出一件件造型樸拙的陶器。春夏秋冬,天天如此,至今已整整51年。

在香格里拉,你最不應(yīng)該錯過就是黑陶。

黑陶,一個聽上去透出古拙氣息的名字。當你拿起沉甸甸、油黑發(fā)亮的陶器,仿佛2000多年的藏族制陶史就被把握在你手心里。

燒制黑陶。

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xiāng)是藏族黑陶的發(fā)源地,千百年來,這里的手工藝人一直傳承著藏式制陶技藝。在距香格里拉縣城35公里的尼西湯堆村,就有一位名叫孫諾七林的制陶老藝人,他堪稱權(quán)威級黑陶制作大師,其作品獲得過“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稱號。

從香格里拉縣城乘車沿盤山公路前行十幾分鐘后,便可抵達風景如畫的湯堆村。金燦燦的向日葵在農(nóng)田中綻放,星星點點的農(nóng)舍點綴其間,四周群山環(huán)繞,霧氣彌漫。孫諾七林的家兼制陶作坊就坐落在此地。

制陶老藝人

制陶老藝人。

走進他的家,迎面就可看到木地板上放置著成排的陶器泥胚。62歲的孫諾七林和兒子席地而坐,正在面前的一方長木板上敲打泥片。陽光從狹小的窗口照進來,孫老師每日就著這方光線,拍打拿捏著手中的泥土,制作出一件件造型樸拙的陶器。春夏秋冬,天天如此,至今已整整51年。

孫諾七林的制陶手藝是跟爺爺學的,他的家族有至少七代制陶史。如今,孫諾七林的大兒子、二兒子、女婿和一個孫子,都在從事制陶手藝。黑陶生產(chǎn)和銷售是他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黑陶成品

黑陶成品。

黑陶是尼西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常見的黑陶制品有酥油茶罐、炭火盆、藏八寶(一種掛在墻上的裝飾品)、鴿子壺(鴿子形狀的擺設(shè))等,而最廣為人知的,則是形狀扁圓的黑陶鍋,這跟尼西當?shù)氐囊坏婪浅S忻牟擞嘘P(guān),那就是“土鍋燉雞”。尼西土雞身材袖珍、味道鮮美,而燉雞所用的鍋,也必須是黑陶。

正因為黑陶與藏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才使得以孫諾七林為代表的制陶藝人們祖祖輩輩以此為生?,F(xiàn)在,孫諾七林主要接成批的訂單,年收入可達到5萬元以上。兒孫們也喜愛這門手藝,并賴以為生。不僅他家,整個湯堆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會制陶,而其中許多人都是孫諾七林的徒弟。

添加紋飾

添加紋飾。

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藝千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制陶工匠們從不使用現(xiàn)代技術(shù),他們所用的工具不過是一把自制的木頭工具、一方木案和幾片木板底座。黑陶制品都是用黏土一片片粘成,即使是圓形器皿,也不借助電動轉(zhuǎn)輪。

每年二、三月份,工匠們會去兩公里外的山上取土,把取來的土敲碎,反復(fù)篩選至粉末狀細土,便裝袋保存,供全年使用。其燒制方式也很原始,并不搭建窯爐,而是在天晴無雨的時候,于露天空地上升起一堆篝火,把曬干的泥胚放進火里燒30至40分鐘,燒到器皿像鍛造的鋼鐵一樣通紅,就“燒熟”了。陶器從火中取出后,馬上被鋸末和炭灰覆蓋,就變成具有象征性的黑色了。最后,再用酸奶水和青稞粉混合的液體洗凈陶器內(nèi)部,去除有害物質(zhì),黑陶成品就誕生了。

制成的黑陶通體發(fā)亮,耐高溫,類似于漢族使用的砂鍋,是非常實用的家常器皿。很多來香格里拉游玩的游客都會專程到湯堆村拜訪孫諾七林大師,請教制陶技藝,并帶幾件黑陶回去留作紀念。黑陶已經(jīng)不僅是簡單的日常用具,更是代表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2.釀制青稞美酒的人家——她們每天都要釀至少一“蒸”酒,出酒量70斤左右。逢年過節(jié),青稞酒供不應(yīng)求,每天就要釀兩“蒸”,一百多斤,基本上一出成品就賣光了。

在香格里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手藝當然還不止黑陶制作,還有青稞酒釀制。

當陽光從釀酒作坊房檐的縫隙中投射下來,打在藏族婦女刻滿皺紋、卻隱隱氤出皮革光澤的臉上時,時間仿佛逆轉(zhuǎn)回數(shù)百年前。那時的迪慶人,也在用同樣的方式釀造青稞酒。歲月就在“天鍋”冒出的水蒸氣中,一點點飄忽而去,簡單而又有規(guī)律。

制作青稞酒。

來到香格里拉縣,綿甜甘香的青稞酒是必嘗的。在大酒廠日益壟斷市場的時候,一些家庭式釀酒作坊仍秉持著最原始的技藝,純手工釀造美酒。香格里拉人最喜愛這樣的私人酒坊,他們買酒,一定不會買精致的瓶裝酒,而是用50斤容量的大塑料桶,成桶地購買。

在這樣的呵護下,藏族婦女李彩鳳和李彩燕姐妹,才得以將祖輩留下來的釀酒技藝傳承至今。多年來,她們每天都要釀至少一“蒸”酒,出酒量70斤左右。逢年過節(jié),青稞酒供不應(yīng)求,每天就要釀兩“蒸”,一百多斤,基本上一出成品就賣光了。

釀酒是重體力活,幾十上百斤的青稞、酒胚、黃水(蒸酒的原料),全靠人抬。所以,釀酒是有“退休”一說的。年齡大了,干不動了,只能把手藝傳給下一代,自己隱退其后。李彩鳳的父母親就是這樣。但李彩鳳的兄弟們都上了學,沒有從事釀酒,所以家傳的重擔就落在了李彩鳳姐妹倆身上。

釀酒程序十分復(fù)雜。

釀酒程序非常復(fù)雜。先要把上百斤的青稞用水浸泡至軟,然后反復(fù)蒸煮,直到八成青稞開花,將其攤在竹簸箕里晾涼,同時撒上酒曲拌勻。晾到手摸上去涼,但貼在臉上仍感覺溫時,就倒進糖化箱中捂上兩天,出來就是新鮮酒胚。然后把酒胚轉(zhuǎn)移到一格格的“窖”中,發(fā)酵12~15天,這樣就產(chǎn)出了成熟的酒胚,上鍋蒸大概兩個多小時后,就利用蒸餾冷凝的原理,清洌的青稞酒形成一股細流,從銅制“天鍋”下面接的管子里流進大桶。桶口和管子口上,包著十幾層白布,用以過濾。兩天后,當酒完全冷卻下來后再過濾一次,此時的酒,才是成品,清澈無雜質(zhì)。

嘗嘗味道。

釀酒也是一項精密的操作,稍有失誤,就會影響出酒量和酒的品質(zhì)。熱騰騰的酒釀出來以后,李彩燕會馬上用溫度計和酒精測量計仔細度量,以判斷酒的度數(shù)和品質(zhì)。

李彩鳳的小作坊也面臨過生存危機。前些年大酒廠的擴張擠壓了很多小作坊的生存空間,致使其資金無法周轉(zhuǎn),因而紛紛倒閉。李彩鳳當時也舉步維艱。后來她開始嘗試直接賣酒給街坊鄰居,漸漸打開了市場,老客戶越來越多,收入有了保障?,F(xiàn)在,她每天靠賣酒就有150元左右的純收入。不久前,她還在香格里拉縣古城區(qū)的自家老酒作坊原址上建起了一家藏式客棧,名字就叫“青稞藏酒客?!保夂懿诲e,旺季每天收入能達到七八百元。

但釀酒的技術(shù)還要傳承下去。妹妹李彩燕是李家最年輕的傳人,而李家再下一代的孩子,目前都沒有學過釀酒。因為釀酒實在太苦,李彩鳳也舍不得讓孩子做。如今,她的女兒正在昆明上師范大學,這個藏族女孩有一種特別的堅定,她說,她這一輩的李家孩子,一定得有一個人繼承釀酒,要么是她的表弟表妹,要么是她自己。

3.東巴造紙——造紙人每隔半個月要服用一次中草藥“少七”,來抵抗毒性。正因為樹皮帶毒,使得東巴紙不會被蟲蛀。再加上東巴紙本身厚實堅韌,因此可以存放很久而不腐,成為東巴文化的絕佳載體。

相比黑陶制作和釀酒貼近日常生活,香格里拉的東巴造紙則更貼近文化傳承。

東巴文字,是世界上目前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神秘悠久的東巴經(jīng)便由這種文字書寫而成,自唐朝誕生以來傳承至今。

大東巴在做法事

大東巴在做法事。

說到東巴文字,不得不提到與其息息相關(guān)的另一種古老發(fā)明——東巴造紙。納西人的經(jīng)書全部用東巴文寫在自造的東巴紙上。色彩鮮艷的東巴畫也以其為載體。可以說,上千年的納西文明全都附著在一方方堅韌的東巴紙上。

如果要探尋最純正的東巴造紙技藝,一定要前往迪慶州香格里拉縣三壩鄉(xiāng)白地行政村。這里是納西族的發(fā)源地。由于地處偏遠,與世隔絕,白地納西人千百年來幾乎沒有受到外界影響,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祖輩遺留下來的東巴文化。

東巴紙。

83歲的和志本是當?shù)匚ㄒ唤≡诘摹按髺|巴”。所謂“大東巴”,就是會用東巴文字書寫經(jīng)書,并履行各種祭祀儀式的祭司?!按髺|巴”掌握著最精深的納西文化,當然也包括造紙。

和志本自幼就目睹父輩們用古法造紙,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該項技藝?,F(xiàn)在和志本年事已高,兒子和永紅便成為了繼承人。

東巴造紙采用純天然的原材料,整個生產(chǎn)過程并不帶來任何污染。其主要原料是野生蕘花的樹皮。把新鮮樹皮采摘下來后,剝?nèi)ズ谏馄?,將白色?nèi)里曬干、撕細,然后用水煮上兩個小時,樹皮纖維就變得綿軟,好像動物茸毛一樣。再經(jīng)過敲打,就變得更為細碎,便可浸泡在木槽中,用手攪散。待用木槽撈起,樹皮纖維會均勻地覆蓋在槽底,將槽底扣在平木板上再揭走,紙胚便平整地粘連在木板上。最后曬干、搟平,一張東巴紙就做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造紙過程無毒無害,但蕘花樹皮本身是有毒性的,會對造紙人的身體造成潛移默化的傷害,使其臉部浮腫,鼻子、眼睛發(fā)炎潰爛。所以,造紙人每隔半個月要服用一次中草藥“少七”,來抵抗毒性。

純手工制作

純手工制作。

不過,也正因為樹皮帶毒,使得東巴紙不會被蟲蛀。再加上東巴紙本身厚實堅韌,因此它可以存放很久而不腐,成為東巴文化的絕佳載體。

現(xiàn)在和家的造紙,主要銷售給云南的博物館,還有前來參觀的外地游客,一張紙大概賣10元錢。由于夏天雨多,紙不易晾干,所以造紙時間集中在11—12月份。在這兩個月里,和志本的兒子和永紅能造出大約3000張東巴紙,收入兩三萬元,是補貼家用的一項重要收入。

不久前,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邀請和永紅及他的妻子李秀花前往北京展示造紙工藝,傳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隨著外界支持越來越多,和家對東巴文化的守護也更加堅定。兒媳李秀花雖然文化不高,但酷愛東巴文化,一直如饑似渴地跟著公公和志本學習東巴文,對造紙也比較精通。她的理想,就是建一所東巴傳習所,讓更多人學習這門古老文化?,F(xiàn)在傳習所的教室已經(jīng)建好了一半,但還差10萬塊錢,沒法竣工,她正在努力籌錢。

盡管困難重重,但李秀花還是滿懷信心地說:“我就是放不下這些老東西。我總是給自己鼓勁兒,不能失望,堅持下去,再苦三四年,一切就會好起來的?!?/p>

4.錦繡唐卡——畫師用針尖般細小的鼠尾筆,勾勒出纖細的線條,筆勢流暢自如,即使是最微小的服飾花紋,也如行云流水一般,繁而不亂。

雖說香格里拉不是唐卡的原生地,但近些年來,因為一個年輕畫師的執(zhí)著,卻讓唐卡繪畫在這里開花結(jié)果了。

說唐卡是人間尤物絕不為過,其精細絕倫,非親眼看到而不能想象。藏民的粗獷豪放深入人心,但他們在繪制唐卡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細膩入微,又令人嘆為觀止。

漂亮的唐卡,制作程序繁多

漂亮的唐卡,制作程序繁多。

所謂唐卡,是藏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種宗教繪畫形式。其題材內(nèi)容以佛教神靈形象和宗教故事為主,同時也涉及藏族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lǐng)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最早的唐卡畫師都是喇嘛,繪制的唐卡用于宗教祭典。所以唐卡屬神物,大量供奉于寺廟,普通藏民也會將其請回家去,懸掛在經(jīng)堂墻壁上,祈求庇佑。

歷經(jīng)1400年的演變,唐卡已不僅是宗教器物,更是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唐卡最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繪制手法:畫師用針尖般細小的鼠尾筆,勾勒出比發(fā)絲還纖細的線條,對每一處細節(jié)都一絲不茍,如實描繪,筆勢流暢自如,即使是最微小的服飾花紋,也如行云流水一般,繁而不亂。同時,唐卡采用礦物顏料,色澤艷麗,并多用金、鉑金等貴重金屬涂飾,形成了富麗堂皇、莊重恢宏的整體效果。

顏料

顏料。

格桑達娃是旅居香格里拉的青海熱貢唐卡畫師。他開設(shè)的“香格里拉唐卡藝術(shù)村”已在古城落戶3年。雖然他只有30歲,但已有22年的唐卡繪畫經(jīng)驗。他8歲開始跟隨父親完德卡學畫,挑燈夜習,20歲出師,參與過許多大型寺廟的唐卡繪制工程,隨后將唐卡藝術(shù)傳揚到香格里拉藏區(qū)。如今,他旗下已有近十位唐卡畫師。

與人們通常想象的不同,唐卡畫師并不年長,反而以青壯年居多。因為唐卡花紋極其精細,對眼睛要求極高,一般28~35歲是畫師的黃金年齡,一旦超過50歲,就面臨退休。與此同時,唐卡繪制相當復(fù)雜,筆法、規(guī)矩甚多,需要研習很長時間。所以,畫師們必須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拜師學藝,日日作畫,從不間斷,直到十余年后方可出師。

一筆一劃認真勾勒。

繪制唐卡,好似打坐。畫師們早晨洗漱、用餐完畢,便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盤腿席地而坐,一邊默念經(jīng)文,一邊作畫。他們目不轉(zhuǎn)睛,凝神屏氣,一坐就是兩個小時。所以,能畫唐卡的人,都要具備超人的耐心和意志力。

唐卡描繪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即使是一幅80厘米長的小型唐卡,也要畫兩個多月。格桑的藝術(shù)村里有一幅7×3尺的大型唐卡,由3位畫師共同繪制3年才得以完成。

這也是一種修行

這也是一種修行。

由于唐卡工藝復(fù)雜,所以價格也相對昂貴。長邊一米左右的佛像唐卡一般價格在2000元至10萬元之間,根據(jù)畫作水平、種類不同,價格差異很大。除了最常見的彩唐(礦物顏料上色),唐卡還包括黑唐(黑底,質(zhì)地為牛羊皮,金粉勾線)、金唐(通體覆金,壓暗紋)、銀唐(通體覆鉑金,壓暗紋)、紅唐(橘紅色底,金粉勾線)等特殊種類。其中以銀唐最為珍貴。另外,唐卡尺寸越大也就越貴,一幅大型唐卡通常售價超過百萬元。

不過,由于唐卡繪制時間長,所以畫師本人的平均收入并不高。藝術(shù)村里的一位畫師朋措達杰,花了兩個月畫了一幅紅唐,售價5000元,除去1000元的金粉、顏料、畫布等成本,他一個月的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好一些的畫師年收入可達七八萬,而普通畫師則只有兩三萬而已。如此算下來,唐卡畫師是一份比較清貧的職業(yè)。不過,年僅18歲的朋措仍毫不猶豫地說:“我會畫一輩子唐卡。因為我是從小看著唐卡長大的,我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畫師。我真心喜歡它?!?/p>

盡管還有一些像朋措一樣的年輕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從事唐卡藝術(shù),但愿意從小學習唐卡的孩子越來越少了。隨著藏區(qū)教育普及,家庭生活條件也日趨好轉(zhuǎn),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多上學接受教育,而非輟學拜師。即使孩子愿意學習唐卡,也會等到初中或高中畢業(yè),但那時已錯過學習唐卡繪畫的最佳年齡段。這個矛盾如何解決,仍有待商榷。

由于唐卡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所以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鐘情于購買唐卡作為紀念品;還有很多收藏家、投資客看中了唐卡巨大的升值潛力,專程前來訂購。由于海外對唐卡需求旺盛,格桑達娃曾前往美國留學3年,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他打算以后將自己的唐卡藝術(shù)村開設(shè)到國外去。(?來源:《環(huán)球人文地理》王崴)

責任編輯:和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