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應明有一本名著叫《菜根譚》,作者以“菜根”為書命名,意思是說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jīng)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正如俗話所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人生需要歷練,也需要磨難。然而,在哪歷練、怎么歷練,對于一些人來說未必清楚。有的長年“隱”在機關、“窩”在高樓,吃不上“勁”;有的雖然走出了深宅大院、下到了基層,但習慣于浮在面上,熱衷于做一些立竿見影的事、干一些唾手可得的活;還有的則今天一個地兒明天一個崗,不停地“下跳棋”,還美其名曰“多崗位鍛煉”,等等。不愿、不想、不敢到基層一線去,或者說表面上去了,但沒有到“吃勁”的崗位上吃大苦、流大汗,經(jīng)歷雖然好看卻不好用,最終成不了大器、干不了大事。 所謂“吃勁”的崗位,大多在基層一線和艱苦邊遠地區(qū),或是那些相對要緊,得費力氣、下功夫的崗位。有的往往事關重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有的常常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迫在眉睫、時不我待;有的時時矛盾多、難度大、問題復雜,得使出渾身解數(shù),諸如一些地方的改革發(fā)展、征地拆遷、扶貧攻堅、招商引資、信訪維穩(wěn),等等。這些崗位,都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甚至風險性。一些人之所以不愿、不想、不敢到這些“吃勁”的崗位上去磨練,原因無非一怕吃苦受不了,二怕吃力干不了,三怕吃虧忍不了。這怕那怕,說到底是對“吃勁”崗位的價值和意義認知不足,源于身上的擔當精神不夠。 “吃勁”崗位是大熔爐,可以錘煉意志。在“吃勁”的崗位上歷練,得啃“硬骨頭”,接“燙山芋”,干的是苦活累活,打的是大仗硬仗,乃至是遭遇戰(zhàn),有時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樣的事經(jīng)歷多了,我們也就成長成熟成才了。 “吃勁”崗位是大學校,可以增強本領。“吃勁”崗位要面對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很多都是沒有經(jīng)歷過的,得自己去悟去破解。在“吃勁”的崗位上工作,往往現(xiàn)有的知識不夠用,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贏得主動,在破解難題中不斷總結提高,積累經(jīng)驗、豐富自己。 “吃勁”崗位是大舞臺,可以施展才干。在“吃勁”的崗位上干,需要幾把“刷子”,有時還得用出“洪荒之力”。急難險重的關鍵處就是大舞臺、大戰(zhàn)場,讓你的十八般武藝充分展現(xiàn)。 “吃勁”崗位是大搖籃,可以培養(yǎng)才俊。戰(zhàn)將起于硬仗,千里馬出自原野?!俺詣拧钡膷徫?,是練就好干部的地方,在“吃勁”崗位上歷練過,必定比他人多一份底氣和自信,多一份從容和淡定,多一份頑強和堅定。 陸羽《茶經(jīng)》中將茶樹生長的土壤分為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和下者生黃土。倘若把成才比喻成茶樹的話,那它必定是要在“爛石”中生長的。只有到大風大浪中去沖浪,到急難險重中去摔打,到逼得自己沒有退路的環(huán)境下去搏殺,到“吃勁”崗位上去鍛造自我、砥礪人生,成長成才方指日可待。 (人民言論)(徐文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