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尼西鄉(xiāng)湯堆村制陶師當珍批初 ●王瑄怡 ? 當珍批初檢查黑陶成品 正在制作酥油茶罐的拉茸肖巴 制作黑陶的材料 香格里拉市尼西鄉(xiāng)湯堆村手工制作黑陶的歷史淵源久遠,以尼西鄉(xiāng)石棺墓出土的黑陶為據(jù),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香格里拉市的相關(guān)研究人員認為,尼西黑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湯堆村的村民說不清手工黑陶的制作技藝起源,說起黑陶,就是“湯堆村世代相傳的手藝”。茶罐、土鍋、火盆、酥油壺、油燈、香爐、凈水碗……尼西黑陶與藏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制陶的手藝人祖祖輩輩靠此為生。 采用當?shù)鬲氂械恼惩良庸ぶ瞥傻哪嵛骱谔帐菄壹壏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一捧黏土,經(jīng)過曬、沖、打等幾十道復雜的工序,搖身變成一個個古色古香、做工精巧的黑陶工藝品。這些年,湯堆村當珍批初用堅持和堅守,讓古樸的黑陶工藝越走越遠。 1971年10月6日出生的當珍批初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傳承人;2010年4月,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為“云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這么多年來,靠“玩泥巴”的當珍批初在香格里拉這個小小的地方玩出了門道。 “黑陶是泥、水和火的結(jié)晶,每一件作品都包含著制作過程中的辛苦,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包含制陶人的靈感,”當珍批初說,“黑陶是日常使用的炊具,又能當做工藝品和裝飾品,制作的工藝流程是不可復制的。” 當珍批初告訴記者,尼西黑陶從采集陶土到陶品的問世大約需要一個多月。其原料取自當?shù)靥赜械募t色黏土和白色砂土以及湯滿河的風化沙石研磨的石粉混合而成,在制泥之前,需要把采好的紅土與白土分別裝袋,按比例混合后曬晾,然后用陶棰敲擊土塊,使之細碎,篩細后堆成圓堆狀,往沙堆倒入水,迅速用雙手攪拌沙堆,取攪拌好的沙泥揉搓成圓狀陶土,用塑料布裹好備用。每年二、三月份,工匠們會去兩公里外的山上取土。取來的土被敲碎并反復篩選至粉末狀細土,便裝袋保存,供全年使用。 當珍批初從7歲開始就邊讀書邊跟隨父親學習制陶,當時太小不懂事,也不理解父親口中所謂的傳承。只是跟隨他上山背土、篩土、和泥、做胚、燒陶,在父親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制陶技藝。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做黑陶將近40年了。”當珍批初告訴記者,每次制作黑陶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歷練,在拍、打、切、削陶泥的時候,自己心中沒有絲毫雜念,只是一心想著做出最好的作品,像面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們從一塊泥巴變成精致的土陶,心里就感到欣慰而自豪。 “以前,制陶人就以做陶器為生,到了年底把做的陶帶出去換回糧食?!碑斦渑趸貞洠鲜兰o90年代以前,黑陶還是當?shù)厝艘晕镆孜锏闹匾浇椋钡?0年代后,隨著外地人進入村莊的頻率加快,尼西黑陶才漸漸被外人所熟知。 “當時有很多人找我父親買陶器。”當珍批初回憶道,很多慕名而來買陶器的人都會來了解這些黑陶的文化背景和由來?!澳莻€時候,我才漸漸意識到黑陶不僅可以變成錢,更重要的,它是我們民族特有的文化財富,是別人沒有的東西?!彼_始潛下心,仔細鉆研如何制作出一個個能代表藏族文化特點的精致黑陶。 “尼西黑陶的魅力在于其黝黑厚重的原始美,樸素、簡練生動充滿韻律感?!碑斦渑跽f,原始的制作方式和藏族民族性格中的粗獷、樸素的特點相輝映,黑陶上的裝飾紋樣都來源于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通過抽象的形式美感表達藏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佛教的虔誠。 任何手藝都需要傳承和發(fā)展,湯堆村的制陶藝人們也在也嘗試開發(fā)新的品種,這些使用了新工藝制作的黑陶給這個小村莊帶來新的春天。 當珍批初說,20世紀60年代,湯堆村做黑陶的師傅僅有6人,產(chǎn)品類型有生活與宗教器皿兩類。如今,湯堆村90多戶人家中已有100多人從事黑陶燒制,黑陶產(chǎn)品類型也得以擴充,品種從原先的30幾個發(fā)展到120多個。黑陶大部分是生活必需品,如燉煮肉類的土鍋、酥油茶壺等。目前,每年從這里銷售出的黑陶制品有兩萬多件。除了在香格里拉、德欽、麗江,西藏的芒康、左貢,四川的稻城、德榮等藏族聚居區(qū)暢銷以外,這些黑陶制品在中國其他省市也頗受歡迎,甚至遠銷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