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玉龍大講堂2023年度第四講,以《近代滇西北史話》為題,在玉龍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圖書館內)開講。 主講嘉賓史效軒,白族,迪慶香格里拉人(祖籍麗江玉龍縣九河龍應村),中學畢業(yè)后在中甸縣格咱區(qū)任文化干事,后調入中甸縣文化館。先后從事過民間故事收集、歌舞編導、 小品創(chuàng)作、書法美術創(chuàng)作。1996年 ,考入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一直在春城晚報社駐迪慶記者站工作,后調入迪慶日報社退休。35年的群眾文化和記者生涯中,孜孜不倦,先后赴實地田野調查,艱辛奔走完滇藏川大三角區(qū),尋訪長者、收集了大量藏民騎兵大隊的資料,曾發(fā)表關于香格里拉、三江并流、茶馬古道等各類新聞稿件數千余篇,其中獲得國家級、省級、州級各類獎項67個。2003年出版《走出茶馬古道》,2013年出版《干古戀歌》,后陸續(xù)出版了云南革命斗爭史系列之長篇紀實文學《狼嗥滇藏川》《躍馬滇西北》等書籍。 講座中,史效軒講述了長篇紀實文學《狼嗥滇藏川》《躍馬滇西北》的寫作經歷。 其寫作的《狼嗥滇藏川》生動強烈地反映了20世紀初到50年代,滇藏川交界地區(qū)近代歷史,是一部反映滇藏川交界地區(qū)近代史的生動讀物。全書分為43個章回,38萬字。書中每個回合都用當地質樸的文字語言,描繪滇藏川交界地區(qū)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更是對生活在滇藏川這神秘大三角區(qū)域各民族風俗、民族性格的真實寫照。值得一提的是史效軒在寫作采訪過程中,把黨史、軍史、地方史進行了有機結合,還原了當時滇藏川結合部那一段苦難輝煌的歷史。 《躍馬滇西北》全書再現了藏民騎兵大隊在黨的領導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革命歷程,謳歌了他們的愛恨情仇,集中頌揚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革命斗爭中所取得的豐功偉績。全書分為32個章回,32萬字。美麗神奇的邊地風光、與人物性格極其吻合的少數民族吟唱、獨特濃郁的各民族風情,特別是對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和辦事習慣等的描寫,展現出滇西北革命斗爭的一些個性和特質,不僅是一部描寫滇藏川茶馬古道的文字寫真,更是一部展示滇西北民族解放的斗爭畫卷。 史效軒在分享創(chuàng)作經歷時說,創(chuàng)作這兩本書是因為很多藏騎兵的后人都是我的同學和朋友,中學畢業(yè)以后我一直穿梭在大山大水之中,藏騎兵們與我分享了當年的故事,我了解到這支藏騎兵隊伍的來歷是與眾不同的。這支藏騎兵隊伍的成員有舊體制之下滇西北鏢局的騎兵,有馬幫的馬腳子,有無家可歸的奴隸,有犯了人命官司的人,有流落的前紅軍戰(zhàn)士,也有遠征軍回來的士兵。他們來到云南洱源牛街,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邊縱支隊,成為騎兵大隊的一員。我作為一名記者,記錄了不少黨史地方史文史,這些積累促使我想把這些了解的歷史寫成書,奉獻給廣大的讀者朋友們,讓讀者們了解當年藏騎兵的故事。 講座上,迪慶州文聯作家協會主席、德欽縣文聯原主席扎西尼瑪,迪慶州作家協會副主席、州民專退休教師王珍奇等兩位輔講嘉賓,先后作了真切而風趣幽默的講解。 “《狼嗥滇藏川》和《躍馬滇西北》是兩部非常好的作品!一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年的歷史情況,所描述的事件是很真實的,存在的問題也不回避,對史料是一個珍貴的補充。二是作者在書中對細節(jié)的把握,史實的求證都極為嚴謹,這是十分難得的。三是滇西北不僅是一塊美麗神秘的地區(qū),更是一個紅色的地區(qū)。尤其是紅色文化這塊,值得文學作者深度挖掘?!痹髂岈斦f。 “這兩本書是紀實文學,要說《三國演義》是七分虛三分實,那這兩本書則是三分虛七分實,真實反映了滇西北的革命斗爭歷史?!蓖跽淦姹硎?,云南屬于老少邊窮地區(qū),現在講文化自信,我們邊疆地區(qū)也要有文化自信。我們?yōu)槭裁匆x歷史?是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只有借鑒過去才能照亮未來。我們的祖先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了解歷史有各種方式,但是紀實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是真實的歷史和歷史的真實,這兩本書值得一看。 大家一致覺得《狼嗥滇藏川》和《躍馬滇西北》是對社會和生活進行高度還原的作品,讓人更加具體地感受到滇西北作為神奇的土地和紅色的土地的力量,同時,兩本著作對于豐富當地歷史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縣委和縣級國家機關各部委辦局,各人民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干部職工代表共80余人到現場聽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