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最大悲痛莫過于家園被毀,親人猝然離世。魯?shù)?.5地震,摧毀了無數(shù)人的家園,奪去600多條鮮活生命。 在廢墟與死亡前,媒體描述得比較多的一個詞是“木然”。“木然”反映普通百姓在突受災難時恐懼、無望、悲痛等失去心里防線時的狀態(tài)。 然而,也有許多人在災難前堅持著別樣的精神和勇氣。媒體報道,當?shù)卦S多黨員干部承受失去親人的悲痛,連續(xù)奮戰(zhàn)在抗震救災第一線,保證救災工作有序開展進行??吹竭@樣的報道,甚是充滿正能量和感動。人是即脆弱又堅強的物種。在災難面前,有對生死別離的恐懼悲痛,但又有對抗爭災難的強大精神能量。這種強大精神能量放在黨員干部身上就是“黨性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 “黨性修養(yǎng)”是共產(chǎn)黨人注重的原則,從李大釗到毛澤東,從楊善洲到抗震救災前線的無數(shù)黨員干部,體現(xiàn)的都是凝練了人性的最高準則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簡單樸素信仰下的大無畏精神信仰。每每遇到天災人禍,“黨性”原則就是彰顯在中華大地上的一門強大精神食糧。有了這樣的精神食糧和精神動力,我們才能在災難前無往不勝,托起一片充滿未來的明天。(維西縣住建局 沈瑋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