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西當紀行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5-05-05 09:11:29

遠去的“提轟”

——西當紀行(一)

西當村一瞥。 (永基卓瑪)

西當村位于德欽縣云嶺鄉(xiāng)西北部,距鄉(xiāng)政府駐地直線40公里,東臨瀾滄江,西靠梅里雪山,屬山地地形,轄9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農(nóng)業(yè)戶233戶,農(nóng)業(yè)人口1121人,全村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2070米,是典型的高原立體氣候。

四月的西當村,綠樹掩映著白色的土掌房,處處顯現(xiàn)著古樸的安靜。每到傍晚,大風吹過麥浪、筆直的水泥路、往來的汽車、徒步的游客、牧歸的牛群、轉經(jīng)的老人,雪山腳下的村莊顯得處處生動而充滿人氣。而與西當人的交談中,他們的眉宇間言語中流淌著自信和希望,整個西當?shù)教幷宫F(xiàn)的是民族團結進步、和睦共處的幸福圖景。西當村人均收入在整個德欽縣排中上水平,但村民的幸福指數(shù)卻是全縣最高的。記者來到西當村,記錄的是村民的幸福。

四月來西當,從飛來寺繞著云嶺山脈一路前行,公路順著大山的皺褶,很少見到綠色。到西當村時,一片綠色慢慢舒展開來,田間快成熟的小麥厚厚的、軟軟的,風吹來時,綠色的麥浪一圈一圈鋪開,心里豁然開朗。西當村的面積并不大,但那些標志現(xiàn)代符號的硬化路、安全路、衛(wèi)生路在這片綠色中錯落有致地鋪展開來。順著公路,一座座漂亮、整齊而氣派的大藏房拔地而起,展示著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欣欣向榮的發(fā)展前景。

如今,從西當村委會坐車到德欽縣城,只需40多分鐘。在以前,這段路全靠腳走。村民首先要爬4個小時的山路到飛來寺,然后再走2個小時才能到縣城。而在這6個小時的山路中,留下過很多人穿著“提轟”(“提轟”藏語,是一塊剛好和腳一樣大小的木頭,用幾條牛皮線串起來栓在腳上的鞋子)的記憶。

在淡淡的麥香中,我們來到89歲的卓瑪阿佳(藏語奶奶)家,卓瑪阿佳是西當村最年長的老人。如今還身體硬朗,行動方便,對過往的事情都歷歷在目?!澳軌蚧畹浇裉?,都是共產(chǎn)黨給我們帶來的福氣?!痹趰湫碌牟胤坷?,我們喝著醇香的酥油茶,嚼著香甜的酥油奶渣,在幾位老人的講述中追溯歷史。 “解放前,日子真的很苦,就像火里燒過,水里煮過一樣。”在卓瑪阿佳的講述中,我們得知解放前,卓瑪阿佳靠租地維持生計?!澳莻€時候,一年到頭很辛苦,但仍然吃不飽穿不暖,有一雙‘提轟’已經(jīng)很滿足了。而一雙‘提轟’,往往要穿上好幾年,有時一家人出門時,輪流換著穿?!?/p>

沿著時間的走廊,我們看到迪慶高原農(nóng)牧民貧困生活的一面記錄。 “過去真是入不敷出,在40多年前,每年的收入只有一兩百元,還要上土地稅、屠宰稅,殺一頭牛都要上稅呢?!薄澳莻€時候,家家都困難,如果不精打細算,到年底就只能喝冷水了?!薄?,收入高的村民每年有10多萬元,少一點的也有3萬元。

歷史隨著卓瑪阿佳的話語緩緩翻開,從解放前到解放后,再到公社大隊時期、土改、改革開放,老百姓的記憶總與吃穿住行離不開,而老百姓的這些記憶也最為準確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脈搏。從吃飽到吃好,從穿暖到天天可以穿新衣服,從穿著“提轟”到如今可以坐車出門,從以前的破舊房到如今每家漂亮舒適嶄新的新藏房,西當?shù)拿總€村民家都有一本記錄幸福生活的賬本。那個賬本,被老人家細細珍藏在心底。

穿“提轟”的記憶遠去了,毛主席、共產(chǎn)黨的恩情放在心上。走進西當村民的藏房,各家的格局都大不一樣,但大氣端莊的木質神龕上,都供放著毛主席的畫像。藏民們用一種傳統(tǒng)和純樸的方式,祈福幸福生活、美好未來,感恩著共產(chǎn)黨。74歲的次里卓瑪阿佳家,富麗堂皇的經(jīng)堂正中,端端正正地擺放著毛澤東的畫像。“是共產(chǎn)黨帶領我們走進新生活,毛主席就是我們藏家人的活菩薩?!比缃瘢鳟敶迕考颐繎魧挸髁恋拇蟛胤坷?,擺放著電冰箱、大彩電、洗衣機。次里卓瑪阿佳說:“在上世紀80年代前,電視機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今,誰家都放著46寸的大彩電?!鞭r(nóng)村稅費減免、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農(nóng)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險等等,這些都被老人們記在心里。

不光是惠民政策的力度加大,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云南藏區(qū)農(nóng)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經(jīng)州縣宣傳部門協(xié)調(diào)反映,州縣相關部門積極支持,近年來投資2700萬元修建了西當、斯農(nóng)、明永三個村的進村硬化道路;以美化人居環(huán)境為目標,以新農(nóng)村建設和扶貧整村推進為契機,進一步實施人畜飲水、村級文化活動室、農(nóng)村科技閱覽書屋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一系列的大手筆,讓西當村的村容村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或許是過去吃的苦頭太多,如今的日子讓村民們感到非常滿足與感謝。在生活富裕穩(wěn)定的同時,走在西當?shù)拿總€村民小組,再也看不到《德欽縣志》里記載的解放初期“蠻歌一曲,使人銷魂”那種荒涼的場景。如今,西當村努力構建全村男女老少都能參與的文化活動平臺,一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相繼恢復,村民白天做活,晚上到村活動中心,唱歌跳舞,享受著民族團結、和睦共生的美好愉悅。

在西當村,年輕人玩著微信,里面流傳著“如果有一天累了,我們一起回中國西當村……”一個頁面,配著西當?shù)漠嬅妫f著西當?shù)摹翱岩狻保ㄒ鉃榫蹠?,也叫曬會、幽默茶話會),讓人感受到濃濃的鄉(xiāng)情文化。與微信里傳播的鄉(xiāng)情一樣,感恩、知足、安詳?shù)膫鹘y(tǒng)藏文化滋潤著西當村民。

有人說,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平平淡淡的日子、紅紅火火的生活。在古老的西當村,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村民實實在在的幸福。落實黨和政府各項惠民政策,調(diào)整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建立完善基礎設施,大力培育和開發(fā)旅游,村民的收入年年增加,這是農(nóng)民幸福生活的基礎。一路采訪,我們感受到高原農(nóng)牧民在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享受現(xiàn)代文明生活的同時,很愿意保存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體驗農(nóng)村生活,與村民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那是一種對美好生活憧憬的笑容。(永基卓瑪 白玉新 江初 馬建軍)

?

“書古尼蘇”的卡佳意

——西當紀行(二)

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qū)人們共同的精神血脈,最能體現(xiàn)其特色與風貌,而文化的交流,又最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4月4日,適逢藏歷二月十五,德欽縣云嶺鄉(xiāng)西當村迎來了該村獨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書古尼蘇”(積肥)節(jié)?!皶拍崽K”是藏語,“書古”意為櫟樹,瀾滄江沿線的藏族村落都有砍櫟樹枝作為生態(tài)有機肥的傳統(tǒng),相傳過去每年每戶砍完100背櫟樹枝后,就不再砍了,目的是保證第二年櫟樹枝繁葉茂;“尼蘇”意為休息?!皶拍崽K”也是具有環(huán)保意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皶拍崽K”節(jié)從藏歷二月十五開始,一般都要過上5天左右。節(jié)日里,村民身著盛裝,跳弦子、鍋莊是必不可少的,還舉辦射箭活動。這樣的節(jié)日里,更少不了比較有特色的傳統(tǒng)活動“卡佳意”。

西當村,在各項慶典活動舉辦完后,榮中村民小組村民聚集在二組組長家,村民們一邊分享著各自帶來的美食,一邊開始帶著善意的幽默色彩的“卡佳意”(藏語)。 一些老鄉(xiāng)把“卡佳”意為“聚會”,也叫做“曬會”或者是“幽默茶話會”。在“卡佳”中,村里的人會針對一年來或者近期村里發(fā)生的事,誰的工作沒做好,誰的家庭發(fā)生矛盾或者為人處世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用詼諧幽默、生動的語言說出來,以達到說教、共勉的目的。

“阿布家門口那條小溪流可是一直在掛念你們一家呀,你們的孩子什么時候帶回來呢?!痹谖鳟斝W當過老師的江初記者一來就被鄉(xiāng)親們盯上了。他呵呵笑著,知道自己該帶孩子回來看看老人家了,也好村民們認認自己的孩子。針對客人歡迎的玩笑話結束后,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語進行調(diào)侃,“嘎嘎,拉姆家的養(yǎng)殖技術真是好,全村的豬都好好呢,就她家趕時尚給豬減肥呢?!薄澳隳敲聪矚g打麻將,田里的麥子大概也沒時間照顧了,我們要約個時間在你家地里自摸幾把了。”一般來說,“卡佳意”由村里特別能說會道的一兩個人帶頭,他們一唱一和、表情豐富弄得在場所有人哈哈大笑。而在這個場合中,每個村民都可以對任何一個在場的村民的缺點進行挖苦或者諷刺。但諷刺必須是善意的,而被諷刺的人,雖然有些狼狽,但不會生氣,他在大伙的笑聲中知道反省和改過。如果誰惡意諷刺別人或者被諷刺后表現(xiàn)出小氣,那個人將會被全村人看不起。就這樣,在歌聲與笑聲中和睦善意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更顯得讓人容易接受,這充分展示西當村民的包容和豁達。

“卡佳意”也分場合,若是男女老少都在一起,就注重詼諧風趣而講究輩分,若是只有男人,就會顯得更隨心些,比如村里的大齡青年就會成為大家諷刺的對象,“尼瑪由于經(jīng)常放羊、放牛,他過兩天就要娶一頭花牛和一只小花綿羊兩個老婆?!卑涤鞲改敢呀?jīng)開始著急了。

西當村民風樸實,具有強烈的道德觀和鮮明的是非觀,即使在“卡佳意”中,大家玩笑歸玩笑,對老年人依然禮數(shù)周到,做到禮貌尊重。

“卡佳意”極大地影響著村民在處理人際關系以及家庭關系時的言行舉止,它更像是一部完整的村規(guī)民約,通過調(diào)侃,把傳統(tǒng)美德融入村民的日常行為中,并承擔起了約束村民日常行為、促進家庭和睦、社區(qū)和諧的社會功能。

村民納杰說:“我們這里很少有偷盜行為,也沒有過打架斗毆行為,如果村民里出現(xiàn)小偷或者打架事件,那在村里的“卡佳意”活動中,他肯定會被調(diào)侃得抬不起頭,也混不下去了”。納杰還說,西當?shù)哪腥藗冸m然喜歡喝酒,但很少出現(xiàn)酗酒情況,大家在聚會時都會喝上一點瓊或者青稞酒,但都適可而止。如果村里有誰喝醉過,那村里的老人見到他的時候,都會用這個事來提醒他,而他自己也難為情。

在“卡佳意”活動中,關于村社管理或者對領導的不滿,村與村之間的關系等都說出來?!拔胰コ抢镎宜k事,我還以為公章只是一種,想不到,他給我蓋的是這種,給別人的是另外一種……(表達辦事不公平)”在鄉(xiāng)政府里負責解決協(xié)調(diào)糾紛的阿主,也成了被調(diào)侃的對象:“以前老藏古什么都能解決,現(xiàn)在農(nóng)用車跑得慢,可能機油有點不夠了。”“村主任看來要在脖子上掛個鈴鐺了,要不他一出去就找不到,掛個鈴鐺老遠就能聽見他在哪兒?!痹谶@些辛辣、生動的語言中,一些管理缺陷或者干部不作為的現(xiàn)象也透明化,成了相互交流的好機會。

剛調(diào)到西當村代理黨總支書記的扎史農(nóng)布向我們介紹:“西當村的和諧與‘卡佳意’是分不開的,文明、和諧、平等、誠信、友善等這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也許老百姓們都用嘴巴說不出來大道理,可他(她)們身傳言教地一代教育一代,用藏民族純樸民風民俗教育為主的鄉(xiāng)風文明教育,用實際行動維護著整個村的團結和睦?!?/p>

如今72歲的阿尼培楚如同田里的百歲核桃樹一樣,見證著榮中村一年又一年的變化,他說:“以前(1958年)那個時候,大家的日子都難過,吃都吃不飽,大家有過偷竊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只要愿意苦,加上國家那么多的惠民政策,家家都過上好日子。現(xiàn)在生活這么好,我們大家要知足,要知道感恩,珍惜幸福生活?!?/p>

正是這種知足、感恩和安詳,西當村離婚的少,吵架的少,沒有偷盜犯法的。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村民的房子基本沒上鎖,雖然這里旅游發(fā)展,但村民們依然是誠實守信,相互信任。(永基卓瑪 白玉新 江初 馬建軍)

包谷糌粑和嚇拉

——西當紀行(三)

天剛亮,女主人央宗就起床做早點,桌子上擺有用電餅鐺剛做好的白面粑粑和冒著熱氣噴香的酥油茶……6點半,主人阿布一家人在寬敞,溫暖舒適的廚房里享用著美味早點,吃好早點,阿布準備出門了。

今天村里有鄰居要蓋新房,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習俗,村里誰家蓋房或者娶親婚喪等大事,本村每家每戶都要出個壯男丁去幫忙,阿佳阿尼等長者都會去湊熱鬧。

10多年前,旅游的東風吹到西當村,村里大多數(shù)村民,都新蓋房屋用于接待游客。新蓋的藏房有太陽能、衛(wèi)生間等硬件設施,自己住著舒適方便外,還提供給游客休息。阿布家新蓋的客棧開張以來生意很不錯。每天七點左右,客人陸陸續(xù)續(xù)起床,央宗招呼著客人一道喝茶吃早點。

此次西當之行,在阿布家住了10天。每天起來火爐上已熱好酥油茶。嚼著噴香的糯包谷糌粑,總覺得此次的西當之行,也許是在為我打開什么門,讓我學到什么。

來阿布家住宿的游客,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樣自在,客人可以共用主人家的客廳、廚房,桌上擺放的新鮮水果和零食可以隨意食用。阿布和央宗好像招待親人一樣熱情周到。

送走客人后,央宗把客房、客廳、廚房等收拾得干干凈凈,然后去田里給小麥除草。和大多數(shù)藏族村落一樣,西當村的男子負責耕地、砍柴、放牧或者經(jīng)商打工掙錢,婦女主要從事家務,照看小孩、飼養(yǎng)牲畜及日常田間管理。

吃過早點后,阿布的老母親卓瑪阿佳在客廳里開始她每天的功課,對著供奉著毛主席掛像的神龕磕長頭50個。西當村的老人地位很高,一般給神龕敬香的是老人。西當老人很不管家務事,但還是力所能及地做點家務。“哎,我是西當?shù)睦鲜烊肆?,西當?shù)氖裁词挛叶伎吹搅?。解放前,一到冬天,我們西當吃的很沒有?!?/p>

卓瑪阿佳1959年入黨,是村里的老黨員。她說,那個時候,必須符合八個條件才能入黨,還要有兩個正式黨員作自己的介紹人。有時,卓瑪阿佳會在火塘邊和我們講一些有趣的往事就會咯咯笑起來。

在西當,很多老人虔信佛教,心境祥和,安度著晚年,她們對共產(chǎn)黨的感恩之情,在言傳身教中,對于今天的好日子,她們都很知足。在西當采訪的時間里,我在觀察中感到,老人們這種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生存態(tài)度,也是一種對生命本真最真實的理解,或許是這樣,西當村的老人們極為健康、長壽。

上午10點,陽光照耀著遠處的雪山,偶爾傳來悠揚的牧歌聲,蒼茫而悠遠。村口,老人們手持念珠開始轉經(jīng),三三兩兩的馬匹被村民吆喝著向驛站出發(fā)。西當村平凡而普通的一天開始了。

忙完田里的活,央宗又回家開始做午飯。午飯過后,央宗準備炒青稞做糌粑。這幾天,家里來住宿的外地游客多,糌粑快吃完了。有些游客圖新鮮,走時還向阿布家要上一些糌粑,帶給城里的朋友吃。阿布也不小氣,對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很熱情。前一天,央宗已把青稞泡在水里,第二天她把泡起的青稞打撈起來炒熟。糌粑是藏民每天不可缺少的食物,央宗說,以前吃的少,吃點糌粑還要定時定量,現(xiàn)在吃的種類多,天天可以吃大米,早上可做麥面粑粑,中午晚上還炒上幾個菜。

待青稞炒熟,央宗要把青稞背到村里的水磨坊去磨糌粑面。

在阿布家的幾天里,很少看到央宗休息片刻,每天采訪回到家,央宗就要問我,累嗎,要吃什么……招呼我之后,她又忙去了。村里的婦女大多和央宗一樣溫柔賢淑,平時話不多,但家里的家務一樣都不落下。

20歲那年,央宗從10幾公里外的明永村嫁到阿布家。平時她習慣講藏話,她會聽漢話,但很少說。與游客或者我們交談的時候,央宗會咯咯笑起來。

阿布是西當二組隊的村民小組長,擔任村里的護林員10多年來,總有忙不完的事。家里的活,經(jīng)常都是央宗一個人在操持,她無怨無悔照顧老人,用心用情撫養(yǎng)子女成長,真心真意支持丈夫為村里承擔事務,在她家采訪的10多天里,從來沒聽過央宗抱怨。

新聞媒體“走轉改”是組織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深入基層、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反映真實情況的神圣職責。這次近半個月下鄉(xiāng)的日子里,我們親切感受到,在西當村,無論去到哪家,主人都會熱情招待,耐心講過去、說現(xiàn)在、談未來。如今的西當村,城市人享受的現(xiàn)代化設施或者是物質文明,也發(fā)展到這個邊遠的村落,經(jīng)濟發(fā)展了,西當村并沒有丟掉該有的靈魂、腳步和炊煙。讓人更親切的是,無論是熟悉的村民或是陌生的游客,你可以隨便到哪家討碗酥油茶喝,慈祥的老人,熱情的戶主一如往昔展現(xiàn)著純樸的笑容。

認識達枝阿尼(藏語爺爺)家,是晚上我從西當村委會回住處時,路過他家聽到屋子里傳出好聽歌聲,我停下腳步聆聽的時候,已經(jīng)有好幾個熱情人打招呼叫我進去閑。西當村二組村民的房屋好多都是沿路而建,達枝阿尼家的藏房與阿布家的一樣,也是自己居住,還帶著可以招待游客的客棧。當我進屋時,我看到屋子已經(jīng)熱熱鬧鬧坐了好多人,勞作了一天,大家一邊唱著歌,一邊說著笑話,吃一種名叫“嚇拉”的酒?!皣樌笔抢壅Z,是迪慶傈僳族一種飲食方式,用純正的青稞酒加酥油和雞雜熬制,香甜可口,又補人。原來,西當村雖然百分之九十是藏族,但很多家庭與傈僳族、漢族等民族聯(lián)姻,成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特色村。這一天,是達枝老人的遠方親戚來探望他,他家煮起了“嚇拉”招待遠方貴客。

藏話、漢話、傈僳話在歌聲中、笑聲中你一言,我一語,在迪慶民族大融合,一個人會說好多種民族話,一個家庭中會有藏族、漢族、傈僳族、納西族等多種民族。今年72歲的達枝阿尼老家是拖丁村,而他自己是傈僳族?!拔鳟斒莻€好地方,我入贅嫁過來就成藏族了……”在迪慶藏區(qū)當家不分男女,一般都是老大當家,而男人們對于“嫁”這個詞也不忌諱,這樣的環(huán)境家庭很和睦、和諧、幸福。如今,達枝阿尼和當?shù)氐牟孛褚粯?,說著藏話,形成一樣的生活習慣,西當人也不排外,達枝阿尼去過好多地方,算是村里見識多的人,1973年,達枝阿尼還當選為二組組長直到1993年……

聽著歌聲,喝著“嚇拉”, 離開達枝阿尼家時,卡瓦格博雪山上空繁星滿天,月光如流水,清風吹過,時時飄來陣陣悅耳的歌聲。此時此刻我只是感覺,生命的全部其實就是耕種、播種、收獲、居家過日子,就是平凡的人生也可以這樣地幸??鞓泛统錆M成就感。如今的新農(nóng)村,市場經(jīng)濟以多種形式滲透和支配著他們的生活,村民的心依然平靜得像瀾滄江一樣,不急不躁,心平氣和的向著該流的地方流去。(永基卓瑪 白玉新 江初 馬建軍)

雪山腳下來了工作隊

——西當紀行(四)

“雪山頂上紅旗飄,村里來了工作隊,他們一手促生產(chǎn),一手抓革命?!边@首歌在80年代流行于德欽縣云嶺鄉(xiāng)的村村寨寨。如今,每年的“千促”工作隊也深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工作隊的同志好啊,他們?yōu)榘傩辙k實事,從來不吃群眾的飯,不拿群眾的東西,偶爾吃一頓飯,都要給飯錢。”云嶺鄉(xiāng)西當村村民農(nóng)布說。

說到工作組為百姓做的實事,西當村民有說不完的話題。

2007年,州委宣傳部副部長白玉新作為第一批“千促”工作隊員到西當村駐村開展工作。工作組深入農(nóng)戶家中宣傳政策,了解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當年,州委宣傳部為西當村206戶村民每戶配發(fā)了21寸彩電,協(xié)調(diào)安裝太陽能,幫助困難戶解決購買騾子的資金,為困難學生資助學費,修建了村委會活動場所、人畜飲水工程……一件件實事,百姓一直掛在心頭。

今年,白玉新又作為第九批“千促”工作隊員到西當村開展工作。西當村村民遇到白玉新都會親切地說:“阿吾(藏語,老哥),您回來老家了。”

今年,結合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州縣西當村“千促”工作隊每10天組織村民開展清掃公路沿線垃圾活動;每15天組織村民代表和共產(chǎn)黨員學習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相關文件精神;每20天與當?shù)赝诵莞刹坷宵h員交心談心,聽取環(huán)境綜合整治方面的意見建議。同時,組織村民和黨員開展植樹造林。在工作組的帶動下,西當村百姓維護美麗家園的責任感不斷增強,如今走在西當村,很少看到垃圾。

不光是宣傳政策,西當村“千促”工作隊還幫助村民建立村規(guī)民約,建設文化墻,創(chuàng)辦光榮榜。西當村黨總支書記扎史農(nóng)布說:“雖然是小小的光榮榜,但能上榜的人物和家庭都算是村里的‘明星’了,這樣一來,明禮誠信、愛國守法、團結友善等道德實踐行為規(guī)范在西當人心里扎下了根?!保ㄓ阑楷?白玉新 江初 馬建軍)

和氣四瑞

——西當紀行(五)

走在西當村民小組的街上,潔白的藏房墻面上畫著綠色的草地,草地上站著一頭大象,大象背上的猴子駝著山兔,山兔上方有一只羊角雞與之呼應,背景為一棵大樹,還有山巒、白云和潺潺流水。這是州縣宣傳部門多年來在掛鉤扶貧點打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化墻,也是環(huán)境綜合整治、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的一項舉措。富強、法制、愛國等題材和象征和諧的《和氣四瑞》圖更是西當村村民和睦相處的真實寫照。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茂密的森林之中,羊角雞銜來種子,山兔便幫忙刨坑將種子埋在土里。不久種子長出了幼苗,猴子幫助拔去了四周的雜草,之后,大象堅持每日用它的長鼻子汲來泉水澆灌幼苗。漸漸地,幼苗在它們的呵護下長成大樹,結滿果實。待到果實成熟時,它們將香甜的果子分給森林里所有的動物分享。此圖象征著團結和睦,幸福吉祥,表達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互相依賴,感恩報恩、眾緣和合的思想,是一幅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吉祥圖。

西當村的小都吉是困難黨員,是對口幫扶單位的資助對象。每年,與西當村結對幫扶的州委宣傳部、德欽縣委宣傳部送來錢和電視機、太陽能、被褥、糧食等物資。2014年,小都吉主動對州縣“千促”工作隊和宣傳部門說:“我家的日子現(xiàn)在好過了,在好政策的指引下,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我要求,今后把結對幫扶給我的錢和糧食送給更需要幫助的困難人家。”2014年,小都吉的女兒大學畢業(yè)并參加了工作,小都吉就提出了停止幫扶的要求。

西當?shù)牟胤客庥^別致好看,內(nèi)部有很強的實用性,墻體采用傳統(tǒng)的泥土摏筑方法。如今的西當村,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進程中,村民的物質條件得到改善,許多古老優(yōu)秀的文化還完整的保存下來。如在村里某家修建房屋時,村里每家的男人都必須來幫忙,這已成為了西當?shù)拇屣L民約。相對其他幾個小組,西當和雨崩4個村民小組大部分村民因旅游便利,收入高于其他幾個村民小組,這并不影響和其他幾個村的和氣。碰到重大節(jié)日,幾個村的人還經(jīng)常在一起過節(jié)。碰到誰家有困難,村里人一起出工出力,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2000年,西當村西瓦家因用火不慎引發(fā)火災,家里的東西都被燒光了,政府給了資助,部門給了關懷,東家送來酥油,西家送來被子,直到住進新房。村里每位黨員還自發(fā)為西瓦家捐贈100元。

知足和安詳。西當村的村民有種精神上的安靜,還有濃重的幸福感和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純樸的西當村民講起以前的苦日子來,都歷歷在目。溫和知足謙讓的民風,在他們的言談舉止中,讓我們感受很深。

2014年,從云嶺鄉(xiāng)退休的阿主,本可以拿著退休工資安逸舒服的度過晚年,閑不住的他又操起以前從事過的獸醫(yī)絕活。阿主在當?shù)赜泻芏嗤馓枺l(xiāng)村道路建設的“路支書”,各村矛盾糾紛協(xié)調(diào)的“老管事”,關心農(nóng)村老年活動的“不老松”。西當村每家每戶喂有馬,牛、羊,每家牲畜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他背起獸醫(yī)工具包,每天從這個村到那個村,為村民的牲畜看病。他說,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就是要盡自己所能為鄉(xiāng)親們做點實在事。

不光做獸醫(yī)。阿主還把村里60多名老人召集起來籌建了老年協(xié)會,阿主1982年入黨,是老黨員了,他說:“作為一名老黨員,我要發(fā)揮好余熱,起到黨員的先鋒作用?!泵磕辏鳟敶謇夏陞f(xié)會組織活動兩次,在活動中,大家載歌載舞,更重要的是,阿主在活動中把黨中央、州委、縣委近期的重大方針政策給老人們做宣傳。

阿主每天都看新聞,他說:“以前我們西當?shù)拇迕裆钫媸强嗄兀莻€時候,國家也是困難?,F(xiàn)在國家強大富裕,這么多好的惠民政策,就是讓我們老百姓共同分享發(fā)展成果,我們西當村的日子也一天天好過,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我們要感謝國家,感謝共產(chǎn)黨,更好好的珍惜美好時光?!?014年,老年協(xié)會的老人們還去雨崩開展撿拾垃圾活動,并在相隔不遠的電線桿上寫上負責衛(wèi)生區(qū)老協(xié)成員的名字,做到相互監(jiān)督,推動魅力迪慶建設進程。

西當村的每一條路,每個人畜飲水工程,每一條電路,村里每發(fā)生的一切變化都離不開國家的支持。苦日子里過來的村里的老人更知道幸福生活的不容易,在每次老年協(xié)會活動中,老人們總帶頭打掃村容衛(wèi)生,修護衛(wèi)生水渠。西當村的老人們對村里發(fā)生的變化與國家的關愛之情都很珍惜,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一代又一代做著榜樣,愛護、珍惜、適度、感恩,如今西當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風光秀麗,自然生態(tài)優(yōu)越,環(huán)境幽雅恬靜,空氣清新,民風樸實,在一言一行中,能感到相互謙讓、文明禮貌、愛國守法、誠信友善的美德依舊在西當村流傳。(永基卓瑪 白玉新 江初 馬建軍)

枝繁葉茂

西當紀行(六)

西當村民小組與榮中村民小組,一條清澈的溪流隔出兩個村的分界線。田間地頭,一顆顆枝葉茂盛的核桃樹自由自在生長,它們的根深深融入這片土地,結出的果實反哺著當?shù)匕傩?。風吹過歲月,大樹好像是歷史的守望者,千百年來,大樹見證著在西當村發(fā)生的那些故事。

今年72歲的阿尼培楚(藏語意為培楚爺爺),也如同那核桃樹一樣,一家人在榮中村“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943年出生的阿尼培楚,老家在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地區(qū)鹽井鄉(xiāng)。剛出生不久,父母帶著他和另外三個兄弟姐妹從遙遠的地方流浪到西當。“當時穿的很少,吃的也沒有,我們一家人到處流浪。來到西當榮中,這里的百姓生活安定,我們?nèi)乙苍谶@里生活下來?!?/p>

西當村民小組和榮中村民小組70%都是外來人口。如今,他們像那些大樹一樣在這里生長?!袄K子濕了能擰得更緊,人心齊了能辦成事情?!庇芯洳刈逯V語這樣說。在西當,各民族團結的故事多得數(shù)不過來。他們在困難面前同舟共濟,在發(fā)展路上攜手并進,寫就了一段段佳話。

“在很久很久以前時,榮中村只有七八戶人家,如今,已經(jīng)發(fā)展到72戶。”阿尼培楚很流利說起德欽藏話,如果不是他講述的過去,別人還以為他就是本地人,況且,村里的許多年輕人也不清楚他曾來自哪里。

“榮中的百姓不排外。我們家和別人家一樣在村里租地種,直到土改時才分到田地,從此在榮中安居樂業(yè)?!比缃袼以跇s中村已經(jīng)成為36人的一個大家庭。培楚的父母如今已去世。當問起會有落葉歸根的想法嗎?老人爽朗的笑了說:“榮中就是我的家,我們一家人對榮中的感情,比老家還深,這里的人善良淳樸,生態(tài)又好。

阿尼培楚曾在德欽上學,后來,在公社小隊里當干部,1970年,阿尼培楚入了黨,他說:“我們的幸福生活要感謝共產(chǎn)黨,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們百姓的幸福生活。如今,孫子在香格里拉城區(qū)讀高中,上學還領工資呢。”

“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村里能見到的成型的核桃樹大概只有23顆?!贝謇锏睦先硕际且槐颈净畹拇迩榘l(fā)展歷史回憶錄,說到以前,艱苦的日子歷歷在目。也是這樣,西當村村民對這里的每一顆樹、每一條溪流都倍加愛護。

沒有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連基本的生存都很艱難,更談不上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和諧的人際關系。本世紀初,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鄉(xiāng)黨委、政府帶領西當各族群眾,以愚公移山之志,實行退耕還林、開展人工造林、營造公益林、落實草原獎補政策……全村老老少少勵志把汗水灑大山上,把山清水秀的環(huán)境呼喚回來。不僅僅是種樹,鄉(xiāng)黨委、政府還引導農(nóng)民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構,種植葡萄、核桃等耐旱、經(jīng)濟效益高的農(nóng)作物;爭取項目修建、硬化農(nóng)田灌溉主渠道,支渠道。

2014年,西當村的村民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因為這樣,如今的西當村,已成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風光秀麗,自然生態(tài)優(yōu)越,環(huán)境幽雅恬靜,空氣清新,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生態(tài)旅游觀光基礎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永基卓瑪 白玉新 江初 馬建軍)

責任編輯: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