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靖經(jīng)驗中的結(jié)對包保“一家親”,盡最大努力贏得群眾信任。堅持哪里有群眾,就到哪里去做群眾工作??h級四套班子主要領導掛鉤鄉(xiāng)鎮(zhèn)、其他處級領導掛鉤村(社區(qū))、科級干部掛鉤村(居)民小組、一般干部掛鉤移民戶。全縣3000多名干部職工通過認路、認門、認親三步走,與1.6萬多戶移民群眾結(jié)成對子、攀上親戚。科級以上干部每周駐村入戶不少于3天,任務不完不出村,安置不好不脫鉤。處級、科級干部每月輪換分別走訪群眾不低于20戶,其他干部職工每周輪換走訪群眾不少于1次,做到移民全接觸、民情全掌握,贏得群眾理解和信任。 ?要進百家門,要辦百家事,群眾工作千難萬難,有群眾信任就不難。干部要跟群眾聯(lián)系,獲得群眾的信任,不僅要和群眾交朋友,更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到群眾家中,看一看他們的穿著,揭一揭他們的鍋蓋,問一問他們的難處,認真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群眾過得好不好,不是民政部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說了算,也不是統(tǒng)計局的GDP說了算,習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p> ?很多干部雖然進了百家門,辦事不辦事,用來百姓話說那是為了“照相”,為了“吃家常菜”,進了百家門,還要辦百家事,解白家難,這就是一個干部工作作風的問題,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不能搞“一陣風”,不能走過場。作為領導干部,只有把百姓的門檻踏破,深入群眾中去了解百姓的疾苦,這樣才能算作國家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因為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失去生命力,更談不上先進性。 ??? “綏江經(jīng)驗”告訴我們,領導干部不僅要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從迎來送往中擺脫出來,集中時間和精力,“進得百家門”,而且要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帶著一抓到底、務實的工作作風“解得百家難”這樣才能獲得百姓的接納,得到群眾的信任,成為真正的人民公仆。(作者:維西縣委組織部 陳建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