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及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皆以清廉著稱于世。胡質在曹操當政時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吏,他之所以日后官職顯要,不是靠逢迎拍馬、賄賂開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潔和勤勉政績。胡威受父親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志繼承和發(fā)揚其父的清廉美德。 胡質在初任縣令時就表現(xiàn)出了清廉理政才能。當時有個案件,因為上任官吏收受了賄賂,又加上沒有理政能力,就對嫌疑人和證人均用刑拷問,證人不能承受用刑,違心承認是自己誣告嫌疑人殺人,結果證人要被按照殺人罪處理。胡質到任后馬上重審了案件,通過明查暗訪查清了案情,原來是嫌疑人郭政通欲霸占妹夫家產,串通妹妹將妹夫害死。胡質做常山太守九年,家無余財,身邊只有朝廷賜給的衣物書籍。每當有了軍功,朝廷下發(fā)大量的金銀、銅錢、絲綢、美酒,胡質都將這些分發(fā)給軍官和士兵,從不自己享用,因此他所在的郡官民團結,將士作戰(zhàn)勇猛,亂匪和地方軍閥沒有人敢輕易進犯。 胡質在做荊州刺史時,積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儲蓄糧食以防災年,屯田屯兵,保境安民,發(fā)展旱路和水路運河交通,業(yè)績突出,加封為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是當時魏朝重量級的國家高級干部。但他家中卻非常貧窮,兒子胡威從京城洛陽到荊州看望他,因為沒有錢,雇不起車馬和仆人,只能只身一人騎著毛驢千里迢迢趕來。為了節(jié)省,投宿客棧時胡威自己劈柴做飯,放牧毛驢。胡威來到荊州后,父親沒有空余的房間,胡威也沒住當時的官館,就在馬廄里住了十來天。臨走的時候,胡質取出一匹絲絹給胡威做路費,胡威馬上跪下來說:“父親為官清廉,如果因為我做出有違清廉的行為,而毀了您自己清廉的美名,那還不如現(xiàn)在就讓兒子我去死?!焙|說:“這是我為官多年來節(jié)省下的朝廷俸祿,絕不是貪污受賄所得,你放心地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