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在线免费视频|久久久久成人国产免费|亚洲成a人片4444|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XX|久久综合婷婷噜噜综合网站|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大愛無聲綿延 滋潤高原大地

來源:香格里拉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5-03-26 09:48:49

——羊拉鄉(xiāng)畢龍村民小組8戶藏民長年供養(yǎng)照顧癱瘓老人白迪家三代事跡

村民把白迪老人搬到屋外曬太陽。

題記: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的感動,如冬日陽光,令人舒心溫暖;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好人,他們的事跡不一定轟轟烈烈,卻一定感人至深。在德欽縣羊拉鄉(xiāng)羊拉村畢龍村民小組,8戶人家輪流義務供養(yǎng)照顧自幼癱瘓的白迪老人一家三代,把仁愛、和諧、友善、助殘的鄉(xiāng)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結(jié)合,用生動的農(nóng)村生活實踐,演繹了一曲大愛無言的動人樂章,譜寫出最美藏鄉(xiāng)鄰里和諧一家親的時代篇章。

不幸的家庭

畢龍村民小組隸屬于德欽縣羊拉鄉(xiāng)羊拉村,坐落在納拉雪山下,全村8戶人家、46人。畢龍村民小組距村委會2公里多,到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甲功村70多公里,平均海拔2900米。畢龍村西北邊流淌著唯一的水源白水河,滋潤著這塊貧瘠、美麗的村莊。白迪老人就生活在這個村子。

那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年代,1954年的一天,稀疏樹叢掩映的一棟土掌房里傳來了歡呼聲,白迪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父母發(fā)現(xiàn)小白迪始終不會站起來,下肢萎縮,與發(fā)育良好的上身很不協(xié)調(diào)。2歲時,經(jīng)醫(yī)生檢查,被確診為先天性雙腿殘疾。白迪3歲時,父親和大妹妹因病離開了人間。從此,這位半身癱瘓的小男孩與母親、小妹妹相依為命。在母親及小妹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下,白迪生活和精神也有了寄托。1989年,這個家庭再次遭受不幸。在一個嚴寒的冬夜,小妹因病永遠閉上了雙眼。自此以后,他與母親相依為命,艱難糊口。在一次晾曬青稞中,母親不幸從屋頂?shù)浜?,也喪失了勞動能力。當母子倆身處絕望邊緣時,村里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村里人已經(jīng)記不清是哪一年的哪一天,誰也說不清是誰帶的頭,村民便開始計劃著怎么照顧這可憐的母子。最后決定8戶人家,輪流負責母子倆每天的生活起居。天亮時,送去熱騰騰的酥油茶;太陽出來后,把白迪搬到屋外曬太陽;早點、午飯、晚飯自家吃什么就送去什么。

2004年的冬天,白迪的老母親也走了。

“無論怎么困難,一定要照顧好白迪老人”

金沙江從羊拉奔瀉而下,這里沒有密林,只有連綿的禿頭大山和茍活著的少許灌木,抬頭遠望,綿延的山峰,好似就在腳下。每天清晨一聲雞鳴后,炊煙裊裊,煨桑的柏香味彌漫在整個村莊的上空。這里,始終保留著對自然的敬畏、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藏地純真風俗。

當天,全村8戶人家不約而同趕來幫忙,在悲傷中送走了白迪的母親。說起白迪一家,人們哀嘆他家的不幸。白迪的父親看起來長得高大壯實,而實際上體虛無力。上世紀大集體時代,村里安排勞動生產(chǎn),總把他父親安排在老人組,而不參加青壯年組的重活。白迪的外公,高齡體弱而喪失勞動能力,也得由村里人照顧,可以說白迪一家三代受到了村里特殊關(guān)愛。

眼下,活著的人怎么辦?白迪老人半身癱瘓,完全無勞動能力,照顧他家的接力棒還需要繼續(xù)下去。但全村家家戶戶生活貧困,農(nóng)忙不能誤,老人要贍養(yǎng)、孩子要讀書,各家有各家的難處。

大家進行了一場意味深長的會議討論,最后決定全村三天一戶輪流贍養(yǎng)白迪老人。在白迪最絕望的時候,左鄰右舍伸出了一雙雙樸實而溫暖的雙手。

但沒過多久,第二個問題困擾著人們。由于忙農(nóng)事,經(jīng)常忘記三天為期的事,或者在輪流過程中發(fā)生誤會。為了更好地照顧白迪老人。全村再次討論決定,把原來三天一戶改為一個星期一戶,因白迪老人所住的房子長年失修已成危房,村里計劃讓各戶領(lǐng)老人到各家住,便于照顧,使輪流贍養(yǎng)更順暢。但白迪老人不愿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房子。為讓老人過得更舒適、安全,村組干部到鄉(xiāng)黨委政府反映情況,爭取到部分資金,以村民投工投勞的方式,為白迪老人翻蓋了藏式土木結(jié)構(gòu)的新房。

在大家一片歡慶之后,一個現(xiàn)實問題再次沖破了預期。在畢龍村民小組,土地貧瘠,家庭經(jīng)濟收入低,青壯年勞力要在農(nóng)閑季節(jié)外出務工,家里多剩下老人和婦女兒童,要照顧好白迪老人,大家感到很棘手。白迪老人身體很重,下身癱瘓,不能自己翻身,也穿不了褲子,要有人抬進抬出,接尿接屎,對于村里的婦女來說照顧這樣的老人很有“難度”。全村婦女為此開了一次婦女會,重點討論“倫理”“害羞”等問題,“老人很可憐,一定要照顧好他!”“他都這樣了,我們不管誰管?”“現(xiàn)在,到了面子不放不得的時候了”,一番議論后達成共識,破除“倫理”不便,不能“害羞”,一定要照顧好癱瘓老人。

當有人來訪了解情況時,村民品楚就指著不遠處的小坑說:“很早以前,白迪在那里上廁所,我們抬他過去就行了?!庇种钢x老人床邊只有兩步遠的盆子說:“現(xiàn)在,需要我們拿著盆子接。”此時,白迪老人無力地斜靠在墻根,向來人微微一笑:“這幾天,大小便失禁,阿取醫(yī)生送來了藥,‘親戚們’按時送來我喜歡吃的肉湯泡米飯,還每天幫我清洗褲子,難為大家了?!?/p>

可想而知,照顧一個正常人有時也會遇到困難,而畢龍村村民卻十幾年如一日,集體贍養(yǎng)生活不能自理的白迪老人,其難度不言而喻。除了保證一日三餐外,早上還要給老人生火取暖,抬出去曬太陽,中午給老人翻身;下午太陽落山后,又把老人抬進屋,生火取暖;夜間,要去看看老人有沒有蓋好被子,冷不冷,需不需要送夜宵,柴火滅了沒有。

在滿足老人物質(zhì)生活需求的同時,這個小村莊還給予了他精神上的撫慰和關(guān)懷。全村不管大人、小孩,不論男人、女人,都遵循著一個樸素的習慣:無論出門上班、務工或小孩出遠門上學,不管路多遠、事多忙,都會到白迪老人那里告別,告訴他要出去辦什么事,什么時候回來,叮囑老人安心生活。在農(nóng)閑時候,或者晚間,天天有人到白迪老人家里,談談心,說說話。他們認為,家里的事兒再大、再多,也沒有照顧白迪老人的事大。明天的太陽還會亮,自己的事兒可以放一放,但白迪老人的事一刻也拖不得。

大愛在白水河畔延伸

2013年8月28日、31日,我州與四川省甘孜州交界處發(fā)生5.0級、5.9級強烈地震,畢龍村震感十分強烈。特別是31日早晨,突然地動山搖、房屋晃動,牲畜嘶叫東奔西跑,打破了畢龍村的寧靜。村民從熟睡中驚醒,許多人顧不上搶救財物,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癱瘓在床的白迪老人。

?一瞬間,全村8戶人家不約而同來到老人家,不顧余震和生命危險,闖進屋里,第一時間把老人抬出來,安置到安全地帶。

在過去幾十年,白迪一家人的生活,始終牽動著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guān)部門。殘聯(lián)優(yōu)先為白迪辦了殘疾證,讓他享受殘疾人待遇,解決生活難題。當?shù)攸h委政府及民政、殘聯(lián)部門考慮到畢龍村民義務照顧白迪這么多年,家家都有老人照顧,小孩上學,還要忙農(nóng)活,為了減輕各家負擔,多次派專人來接白迪老人去縣敬老院或者康復中心。而白迪老人總是一言不發(fā)。

得知縣里準備帶白迪去敬老院時,村里八戶人家紛紛表示老人已經(jīng)是自己的親人,舍不得他,愿意繼續(xù)照顧老人。“我到哪里,哪里就臭哄哄的,還是呆在這里好。村里人像親爺爺一樣照顧我,去什么地方也沒有這里舒服,只要村里人不嫌棄,我哪里都不想去?!卑椎侠先苏f出了心里話。

為了管理好殘疾人救助金、孤寡老人補助等收支賬目,村里還特意找來一本筆記本,記下了點點滴滴。雖然記得不那么規(guī)范,字體各異,但從密密麻麻的記錄中可以看到記錄的是與白迪老人生活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吃了什么,哪家送來雞肉,買了什么藥等等,一筆筆記錄都是責任、擔當、關(guān)愛的生動詮釋。

品楚說,由于白迪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做好記錄很重要,包括好心人給的錢和東西都在筆記本記著,每家每戶送來的飯合不合老人的胃口,送的時間和次數(shù),到年底要開會,以此作為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的條件。

說起村里8戶人家對自己的服侍,白迪老人稀疏的頭發(fā)和前額好像鍍上了一層閃閃金光,有些凹陷的眼眸亮晶晶傳遞出猶如兒童的活力,他總是顫抖地舉著右手大拇指:“啊吾,村里個個是善人,在做善業(yè),我無以回報,祝愿他們個個平安、健康、長壽,生活越來越好!”

在納拉雪山下,白水河潺潺流水聲中,讓我們記住8戶人家平凡而又不簡單的事跡。

——阿取家。阿取,今年70歲,一個樸實的農(nóng)村婦女,羊拉村衛(wèi)生所退休后,依然做家務、上山放羊,退休二十多年,經(jīng)常為白迪老人無償診斷病情,送醫(yī)送藥。阿取的兒子尼瑪,現(xiàn)任畢龍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一直噓寒問暖,照顧白迪老人。

——農(nóng)布家。農(nóng)布,現(xiàn)任羊拉村委會主任,帶頭長年關(guān)心白迪老人。每次外出回來,首先要問問白迪老人的情況,還經(jīng)常為白迪老人洗澡擦背、端屎倒尿。

——扎西家,全村特困戶。扎西的父親阿江前年病故。生前,父親既要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又要服侍80高齡的外公外婆,還供養(yǎng)一兒一女在外讀書。但他把照顧白迪老人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從未間斷過給白迪背柴送水送藥。扎西,高中畢業(yè)回家務農(nóng)后,接過接力棒,與父親生前一樣,義務服侍白迪老人。

——品能家。品能,目前是畢龍村最年長的老人之一,患病多年,走路靠拐棍支撐,不僅讓家里兩個兒子和兒媳去照顧白迪老人,自己也經(jīng)常去看望白迪。

——迪麗家。與白迪老人是隔壁,時常招呼白迪老人生活起居。迪麗,中年婦女,經(jīng)濟拮據(jù),房屋需要重修,無論如何困難、多忙多累,為白迪老人洗衣?lián)Q衣、打掃衛(wèi)生等從未停止。

——阿三家。在家境差、困難大的情況下,堅持服侍白迪老人。

——品楚家。舊房與白迪家相鄰,新房往山上移后,與舊房相距1公里山路,始終關(guān)心照顧白迪老人,從未怠慢。

——扎江家。全家務農(nóng),有老有小,家里的第一罐茶、第一塊肉、第一碗飯、最好的菜肴,首先送給白迪老人。

苦難的白迪老人生活總是充滿陽光,藏家八善演繹的人間大愛,潺潺流淌在迪慶高原廣袤大地,滋養(yǎng)著人間的真善美。

?

責任編輯: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