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斑綠柳鶯在迪慶州境內(nèi)為不常見旅鳥,每年4月間和9月末10月初,遷往繁殖地和越冬地時偶爾見其身影。它是雀形目柳鶯科柳鶯屬的鳥類,英文名字叫做Two-barred Warbler,學名為Phylloscopus plumbeitarsus。 雙斑綠柳鶯是中型綠柳鶯,體長約12厘米,體重約9克,它是由Robert Swinhoe于1861年首次描述,與暗綠柳鶯關(guān)系密切,曾一度被視為同一物種。其上體深綠色,冬季羽毛稍偏褐色。頭頂和背部橄欖綠,下體灰白色,喉部、胸部和兩脅略帶灰色。眉紋黃白色,眼紋深色,翼上有兩個清晰的翼條紋,初級飛羽尖端有狹窄的白色邊緣。尾巴棕色,邊緣橄欖綠。虹膜深棕色,上喙棕色,下喙從黃色到粉紅色,腿色變異,從暗紅棕色到灰棕色或藍灰色。幼鳥與成鳥相似,但上體顏色略偏褐色,眉紋黃褐色,翼條紋黃色,下體灰白色。 雙斑綠柳鶯繁殖期活動于海拔400米至4000米的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白樺及白楊樹叢中,遷徙時?;顒佑谄皆?、丘陵地帶的次生森林緣、公園綠地及灌叢。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期間集分散的小群。性活躍,常在樹冠層不停飛動覓食。主要食物為小型昆蟲,如膜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的昆蟲。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雙斑綠柳鶯遷徙期間,在中國分布廣泛,對控制害蟲有重要作用。繁殖季節(jié)為每年5月至8月初,巢置于地面、斜坡或河岸,一窩產(chǎn)卵5—6枚,偶爾7枚。由雌鳥孵卵,雙親共同育雛。 雙斑綠柳鶯柳鶯是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即“三有”)陸生野生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