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馬古道與丹珍七林家族的歷史記憶 ◆王德炯 和衛(wèi)芳 故園銘記著千里蹄韻的古道芬芳,桑梓注視著魅力不變的茶馬情韻。當一首“千萬里,我追尋著你……”的樂曲響徹耳際,我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一個人和一個家族的歷史背景——這是一個喝玉泉水長大的納西漢子,他有個藏名叫“丹珍七林”,這個家族系周氏門庭,為地道的麗江古城世家;他們和千萬個家庭的男人和女人一道,在千年古道的大舞臺上演繹了一出出歷史悲喜劇,同時也讓其中的主人公們留下了跨越兩個世紀的記憶、文化與生活。 一個人背后:有一個以“濂溪世澤”著稱的大家族 據《周氏家譜》稱:麗江大研鎮(zhèn)周氏始祖諱平,“洪武年間自江南入滇(原籍蘇州常熟縣柳營村,現為江蘇省常熟市),創(chuàng)業(yè)于鶴慶、積德累仁,裕后世無疆之福,人文蔚起,皆此公賜也”?!爸辆攀雷嬷M宗耀上麗郡而居焉,迄今十幾代”云云。周啟為周氏高祖周平之十四代重孫,引為本源直系,由曾祖父輩3人,到父輩兄弟(即丹珍七林之父輩)7人,父輩堂胞姊妹5人,至晚輩堂胞姊妹18人,堂胞兄弟11人,加上侄輩若干人。周啟之系幾代同堂一個門,60多人一鍋飯,一直沿至1949年前。 麗江解放初各立門戶的堂胞兄弟姐妹因一人一家而異,也有29個家庭。 丹珍七林系上述晚輩堂胞兄弟11人中的“老幺”,堂胞姊妹的子女們稱他“又一舅”。那么,周氏家庭何以“濂溪世澤”著稱?原來,周氏之大家庭庭院,坐落在大研鎮(zhèn)忠義村,納西語稱“蒙空”(古城南門之意),入了大門便有“濂溪世澤”4個大字,醒目題于壁。又過二大門入內,其門上“家對”是:“濂溪芳草多生意,南國彤云燦筆花?!闭f明了周氏家庭風范與傳統(tǒng)倫理道德合一熏陶下,出現過的大理學家、“新爺”、“貢爺”稱謂的文人學士名流,對故居的眷念常以“濂溪”為首,以“多”和“燦”的精神財富為榮——富有新意的詮釋在于現有周氏后裔將“濂溪”一詞,與周敦頤的《愛蓮說》“嫁接”到了一起:《愛蓮說》之作者周敦頤原系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宋代理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下“濂溪”,人們亦稱他為濂溪先生。不論周敦頤的“濂溪”與本文所指的周氏“濂溪”之一脈相承是否有立得住的考證,作為一種具有“世澤”門風氏族后裔的創(chuàng)意,竊以為也可算作是“上乘之作”吧!即使是出于在家族中倡導蓮花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精神,即使是純粹出于“人為嫁接”,也算是頗具匠心的。 以“濂溪世澤”引申至周氏的守家立業(yè)這一塊,也可發(fā)現,它是從門第人格化了的“賢、德、能”為標準,不搞論資排輩、以大小取位當權人;例如周氏門中的麗江周紋大家庭是排行老五的周瑛(即周石奇,丹珍七林之五伯父)掌門,在中甸(今香格里拉)號房或外部的工作則由排行老二的周?。ǖふ淦吡种福┊敿遥笥膳判欣狭闹荑埃ㄖ鼙?,丹珍七林之父)執(zhí)事當家。掌門當家人在家中一般不以“家長”自居,凡事允許上下輩同堂共議,但決策拍板又非當家人莫屬。當家人不獨斷專行,其下設有管賬人、管錢人、庫房保管人、接人待物的跑堂人等等;另請用精明強干的小伙計若干人,負責內務雜活等。由以上人組成的管理體系,統(tǒng)一接受當家人的組織與指揮,各司其職,同輩相處,溫儉恭讓,上輩愛護下輩,下輩尊重上輩,默契配合甚佳。周氏的家庭管理也頗具特色:主要經濟來源為經商務農,各戶也留了大集體外的小自由,如釀酒、做醋、磨小粉等作坊,或是小生意,僅限于“婦女活”收入而已,而大家庭男子漢和所有工作人員,無論何種方式的收入,包括糧食、物資,必須經過賬務處理,存入號房,由當家人按家規(guī)對生活、衣物、讀書、對外往來、其他費用和逢年過節(jié)、醫(yī)藥、紅白二事等等的規(guī)定支付外,統(tǒng)統(tǒng)納入做生意的本錢。 |